今日最健康》吃的肉是原肉还是重组?油花当判准就错了
吃的肉是真实原肉?油花当判别指标有盲点。(示意图/Shutterstock)
除了在传统市场里买整块肉品之外,日常会吃到的各式肉片,是真的原肉,还是经过处理的重组肉?虽然市面上完整肉品包装上应标示注明,但消费者大多时候看不到外食的肉品包装。有甚么办法判别真肉或重组肉?靠餐厅标示外,也有一些辨别的小撇步。
好食课执行长、营养师林世航指出,广义的重组肉,除了一般所认知的重组肉片之外,其实像汉堡肉、狮子头、贡丸等绞肉加工肉品也应算在其中。主要制程是来自于肉排截切剩下的碎肉,肉品厂利用合法的食品添加物(黏着剂)将这些肉块「黏」起来,再利用机器压实、冷冻,就成为看起来完整的肉块。
以台湾目前的法规来说,只要是「两块以上」的肉,经过组合、黏着或压型之加工制程,而且会造成民众混淆的肉品,在外包装或者是餐厅都要清楚标示为重组肉。但因为贡丸、狮子头和汉堡肉虽然经过重组,并不会造成民众混淆,所以就不需要特别标示为重组肉。
●以油花判断是否为真肉?营养师点出关键
网传以肉眼判断是否为重组肉时,可以观察肉片是否有油花分布,若有的话多是原型肉片。不过林世航营养师指出,重组肉也会有所谓的「注脂肉」,这是在原肉充注入脂肪,看起来就像肉片有自然油花分布,因此想以油花判别是否为原肉并不准确。
一般来说,重组肉与原肉的差异,肉眼的确很难分辨,但口感略有差异:
原肉:肉品纤维长,较有嚼劲,有时较难咬断。目视大小不一,烹煮时肉汁较多。
重组肉:肉品纤维较短,口感较软易咬断。目视大小相同,烹煮时肉汁较少。
但上述判准也只能做为参考,毕竟肉品依照烹煮方式与部位不同,口感不一。营养师提醒,只要符合食安规定,重组肉品本身没有太大问题,只是重组肉经过截切和黏着等加工步骤,肉的带菌表面会被黏入内侧,当储存不当时就可能造成细菌滋生。
避免重组肉细菌中毒最好的方式,就是外食吃肉品时选择「全熟」,尤其在夜市吃牛排别点五分、七分熟,较能避免风险。同时自煮时要看清肉品标示,都是自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