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当政策工具只剩补贴

补贴政策看似短期内为民众带来利益,赢得许多人(特别是既得利益者)的好评,但事实上反而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图/本报资料照片

随着选举进逼,补贴政策几乎成了政治人物解决各类问题的「法宝」,不论是疫情结束后每人普发现金6,000元,近期讨论补助65岁以上长者的健保费,补贴台电亏损以冻涨电价,还是不断增加对劳保基金的拨补金额。这些政策看似短期内为民众带来利益,赢得许多人(特别是既得利益者)的好评,但事实上反而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补贴政策通常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只是延后面对它,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此外,补贴会让民众或厂商不清楚真实的市场价格,导致过度消费或生产,扭曲资源配置。最后,政府大量的预算用在补贴,长期来说将会排挤重要的公共投资(例如:国防、医疗与教育等),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以补助65岁以上长者的健保费为例,此政策一出,立即引发了热议。然而,这样的福利政策对健保财务的挹注并没有任何帮助,只是将付健保费的对象从长者换成政府(全体纳税人),根据连贤明、曾中信等学者的研究,台湾老年人的所得虽然较低,却也累积相当丰厚的资产,是不是真的需要政府编列庞大预算补贴其缴健保费,相当值得怀疑。况且这样的政策将会增加政府每年近100亿元的支出,相较于每年健保总额8,000多亿,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一旦实施,很可能会排挤政府其他关于医疗保健的施政项目。

另一个例子是政府自2020年开始,编列大量的公务预算用于拨补劳保基金,已经累积近1,470亿元,明年还要再拨补1,200亿元。然而问题的根源在于,要维持目前的给付水平,劳工或雇主所负担的劳保费率过低,只有12%,远低于要让基金收支长期平衡的费率27%。用公务预算拨补的作法,只是在拖延问题的发生,由每年的拨补金额越来越多可以看出,再拖下去劳保的危机将变得更难处理,劳工与雇主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要一次承担大幅度的调整(例如:费率调高或给付降低)。为了维持电价冻涨,政府明年总预算用于经济发展支出中的4,342亿元,竟然有1,000亿元是用来挹注台电营运,间接补贴电价,这样的政策短期内确实减轻了民众的生活负担。

但长远看来,民众与厂商不清楚实际的用电成本,便不会有自发性的节约用电行为,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而抑制电价上涨还有个副作用,即让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估计失真,产生物价稳定的假象,误导央行对当前通膨情况的认定,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决策。这意味着政府的这类补贴举措可能会对总体经济产生更为深远的效果。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补贴政策可能会让政府陷入一种依赖性的困境。

一旦政府选择用补贴来解决某一问题,那么在未来,每当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政府就可能会选择同样的解决方式,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会让政府变得越来越依赖这种短期、简单但长期效果很可能是极为负面的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