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思维劳动政策 怎应付弹性工作?

大缺工时代来临,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无法提升竞争力,薪资条件相对较弱,只能寄望低薪移工。据劳动部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已引进逾75.6万名移工,日后又要开放印度移工,企业不想增加成本,蓝领工作只能靠外劳。统计至今年2月底,移工在台人数达75万6,831人,以印尼占比最高,其次是越南,两国占比均超过3成,近年因国际可移动劳动力大减,政府再探新来源,但学者认为,移工只能是转型过程的替代作法,终极解决对策是如经济部推动的产业升级、科技化,让人力运用更有效率。

国发会对因应2030年劳动力40万人缺口,提出「强化延揽外国专业人才」、「扩大吸引留用侨外生」及「留用中阶技术移工」三方面延揽国际人才。商研院商业发展与策略研究所所长朱浩指出,批发、零售、餐饮等商业属于辛苦、工时长又低薪的工作型态,现在已招聘不易;不少雇主愿提供更优渥的薪资,却仍找不到人,就表示国内没人愿意做这些工作,招募海外人才来补充必要的中低阶职缺,政府需思考其必要性。

年轻人追求斜杠、远距上班

少子化的环境、缺工常态化之外,从社会现实观察,如今已不能单纯的按年龄区分,当前工作者提供劳务的方式,也不再限于专一恒常与朝九晚五,更倾向弹性远距、斜杠专案合作等方式。因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各行各业的就业真相是追求「弹性」。104人力银行人资长钟文雄指出,据第一季内部统计,除了薪资,明显看到求职者对弹性工作的诉求更为强烈,包括弹性任用方式、工时打卡、或远距混合式上班等;也就是说,绑定工时工地的工作不再讨喜,不论年轻人追求斜杠接案、中壮年人以副业规划退休生活,都倾向以「任务型态」提供专业服务。

自愿非典型就业 人数大增

商业发展研究院商业发展与策略研究所研究员陈世宪分析,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基于自身意愿选择非典型工作,而不是因为劳动弱势「不得不接受」;主计总处调查发现,非典型工作者「想改做全时、正式工作」的比率,从111年的18.75%降至112年的14.82%,显见面对缺工浪潮,非典型就业人数不减反增,更佐证非典型就业人数的增加并非是劳动弱势人数的增加,而是越来越多的就业者「自愿性」从事非典型工作。

即便是二度就业的中高龄或退休人士,他们不见得是缺钱而工作,就算愿意工作,也因为家庭照顾、人生规划等问题,不一定有办法投入全部的时间在工作上。钟文雄强调,当今求职者寻找职缺,都会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企业若愿意提供友善职场条件,更容易吸引到主动应征者。

二度就业 也注重生活平衡

台湾65岁以上劳参率仅9.6%,远低于日韩、欧美,劳动部推动妇女中年二度就业,但当前的就业市场仍令人却步。1111人力银行调查指出,台湾平均规划的退休年龄为59岁,甚至超过一成表示50岁前就想离开职场;即便愿意65岁后继续工作的中高龄者,也期待退休后的每周工时维持在25小时。

劳动部官员坦言,从数据上来看,确实整体人口结构,「在职工作年龄提高,人口却逐渐下降」情况下,劳动力存在不足跟高龄化的问题。缺工问题在疫情以后更被放大,旅宿业中阶人力流失,导致尽管现在复苏,却面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的窘况,以致于有「缺工更为严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