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摘》打开时空胶囊 驳二特区的高雄港记忆

高雄港区土地开发公司计划将2号码头至10号码头沿岸,都打造成休闲文化特区。(图片提供/高雄港区土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周末假日来到「驳二文创特区」,看电影、玩手作、逛市集,再伴着海风、夕阳、音乐,叙写一席美食与美景攻略已是高雄人的日常。正是黛绿年华的驳二,原本只是高雄港区陈放物品的老旧仓库,因缘际会在艺文人士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推动之下,不断如海纳百川汇聚各方创意,因而成为高雄文创产业重要基地。驳二如何从闲置仓库蜕变为艺文之星?让我们轻轻打开时空胶囊,翻阅这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驳二。

驳二的仓库们大多数都是台糖仓库,当年用来储放砂糖与鱼粉,也有几栋特别的双层建筑,这些商银仓库过去是银行用来储放传票之用。(图片提供/台湾港务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务分公司)

驳二仓库 从发迹到最后一块拼图

庞然大船与延伸至地平线的无垠海洋,乘载着下港人的生命记忆,从小渔村跃升为国际港埠,港口可说是高雄的城市灵魂。坐落在高雄港发展的起始位置「哈玛星」旁,驳二艺术特区从昔时存放货物的仓库群聚落,到现在成为汇集艺术与文创产业的艺文特区,这样的发迹与转型,仿佛也映照了高雄发展的历史缩影。

高雄港码头仓库群度过二战时港区轰炸的战后复原期,见证了高雄港蓬莱商港区蓬勃发展时期。(图片提供/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

1908年高雄港落成前,盐埕、鼓山一带还遍布着盐田与湿地,日本政府为运送糖、香蕉等货物,动工疏浚航道兴建码头,从此开启高雄的大港历史。当时日本人在海埔新生地新滨町岸壁,兴建起无数砖墙瓦顶的单层小型仓库,主要储放鱼粉、砂糖等出口农渔物产。时光荏苒,高雄从输出农产品的货物港,快速成长为在世界占一席之地的国际贸易港,航运重心转移至新建港区。排队入港的船只、堆叠的货物以及熙来攘往的水手在哈玛星已不复见,港区仓库群也逐渐沉寂在时代洪流里。

驳二旧仓库群在时代洪流中逐渐被遗忘,一直到2000年寻找国庆焰火场地时,又再度走入高雄人的视线里。(图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00年国庆焰火首次在高雄绽放,市府偶然发现这个具有实验性的场域,促使沉寂已久的驳二迎向第二次新生。在艺术家及地方文化工作者推动之下,2002年驳二艺术特区正式亮相,一开始只有3间仓库作为艺文活动基地,随着口碑逐渐累积,文化局正式接手,为驳二特区推展更宏观的文化蓝图。看到港区还有许多闲置仓库,文化局一步一步将这些空间纳入版图,从大勇区起家,逐步向西拓展到蓬莱仓库群与哈玛星铁道文化园区,再向东扩展到大义仓库群与大义公园,营运规模至2014年已达25栋仓库。

驳二艺术特区融合文创、餐饮、展览,成功掳获市民及游客的心,与大港桥串成一线。 (图片提供/高雄港区土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废弃仓库的大门被打开,驳二艺术特区以独特的历史人文符码陶冶艺术创作与文创产业,经过20年酝酿经营,如今这里已经是高雄文化软实力的代名词。每逢周末假日人潮、展演、艺文活动不间断。走在带状的狭长区域中,艺廊、文创商店、书店、影像中心、工作空间、剧场等令人目不暇给,来自海内外新奇的、传达美学的、开启感官的各种创意交织碰撞,往昔闲置空间产生无限可能。

驳二特区25栋仓库包括展演空间LIVE WAREHOUSE、VR体感剧院、共创基地聚落、正港小剧场、诚品书店、in89驳二电影院、M.ZONE大港自造特区等。(图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自文化局接管至今,特区内展演活动已超过5千场,参观人次逾3千万人。每年举办的「高雄设计节」为整座城市的设计盛会,展现高雄已然成熟茁壮的设计实力。还有生猛海派的「大港开唱」,乐手与观众在海风、音乐、夕阳伴随下,尽情感受满溢热情的南方摇滚,也加深了驳二多元、开放与充满生命力的独特气质。

从培育文化的种子基地,到现在结合数位转型、观光等跨域产业,已成为完整驳二的文创聚落地图,今年8月文化局从取得第一银行正式租约,以三商银(华南银行、彰化银行、第一银行)共创基地聚落,完成了驳二最后一块拼图。崭新的共创基地2.0让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创意能够在此生根、发芽、茁壮。

时序至今,高雄的文化力量一如无垠大海,向外绵延至更远更广之处。走过驳二20年,艺文已然成为高雄市民的日常,南方的艺术人才与文创产业也得到显著扶持成长。驳二艺术特区让艺文影响力从个人、社区、城市拓及到国际,像恒久矗立于港埠的灯塔,照亮高雄、闪耀世界。

本文作者:李瑰娴

《Takao乐高雄》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