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摘》大债时代来临 活不起的未来

(图/远见提供)

「大债时代」真的来了!新冠疫情肆虐下,全球资金泛滥,引爆各国股汇市、房价飙涨,更衍生财富分配不均等后遗症。台海局势紧张,也让国防预算不断攀升。据统计,每位国人平均背负的公债,加计潜藏债务,已高达109.39万元。

台湾人不仅背负「大债」,更面临长期低薪、房租与外食费飙涨、贫富悬殊加剧、长照等棘手难题。后疫情M型社会,青贫世代、流沙中年、下流老人将愈来愈多,当笼罩在「活不起」的阴影中,我们真能挣脱宿命、盼来曙光?

编按:本期报导台湾民众在大债时代下,所承受的公债、租金与外食、买房及长照等负担,下一期将带您一窥台湾社会「30世代」「40世代」「流沙中年」的困境,敬请期待。

新冠疫情肆虐近两年,不仅危及人类性命、改变世界秩序,更揭开「大债时代」的序幕!由此引发的长期性通膨,导致钱愈来愈薄,恐让更多人濒临「活不起」的未来。

近12年来,为因应全球历经的两次严峻考验,包括2008年的金融海啸冲击,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蔓延,各国央行均展开「大撒币」救市行动。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资料显示,今年全球第二季债务总额将创新高,高达近300兆美元(约新台币8400兆),占全球GDP 353%,远超过金融海啸时的负债幅度。

大债冲击!台湾平均每人负债109.39万元

全球资金泛滥,引爆各国股汇市、房价飙涨,更带来财富分配不均等后遗症,台湾也不例外。

中央与地方债,从2016年的6兆2082亿元,攀升到2021年预算债务余额的7兆1772亿元,增加9690亿元(15.6%),平均每人负债30.63万元。

六年内,中央债务涨幅达17.26%,新增9218亿元;地方债成长5.43%,为472亿元,六都增加504亿元,其余县市反而减债32亿元。

累计今年前9月实际预算数为6兆4250亿元,依照此花钱速度估算,将超出编列的7兆1772亿元。

其实,还有一大笔政府强调「不是负债」的潜藏债务。根据主计总处最新统计,2020年底,中央及地方潜藏债务共18兆4534亿元,较2019年底增加2524亿元,包含军公教、劳保退休给付……。对此,财政部总是这样宣称:「依国际组织标准,潜藏负债不计入一般政府负债。」

不过,当劳保基金将提前于2026年破产的消息曝光后,行政院院长苏贞昌便公开背书,说绝对会负起最终支付责任,「政府若没倒,劳保不会倒。」2020年补拨200亿元,今年预计填补220亿元。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周信佑指出,当政府公开承诺支付,潜藏负债就已经符合《公债法》的定义,台湾的公债将增至25兆6306亿元,每人负债高达109.39万元。

尤其,政府从1998年迄今,共编列20、30次的特别预算,几乎都靠举债而来,例如八年8400亿的前瞻计划。且光是因应新冠疫情,四次追加预算共8394亿,其中必须借贷8094亿。

特别预算为台湾独有制度,为年度预算外,因应紧急重大情事才能提的预算,蔡政府却将此当成举债的方便门,成为史上运用特别预算最高的政府,以规避举债上限、造成财政收支平衡的假象。监察院、立法院预算中心因此提出警讯:当特别预算「常态化」后,不仅加速债务累积,也会衍生出各种弊端。

这几年来,不平静的台海局势,更让国防预算不断攀升。民国106年度为3192亿元,月前行政院公布明年(111年度)将达372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并将编列2000亿特别预算研制飞弹。学者预估,未来几年,是向美军购的交付高峰期,国防经费有限,恐将入不敷出。

最终,所有公债都会回到老百姓身上。

如同《纽约时报》知名作家约翰.墨尔丁(John Mauldin)在《终结大债时代》书中揭示的,当英美欧日狂印钞票,举债就像没有明天一样,破产与违约像家常便饭,最后所有人都会被拖下水。「不用怀疑,我们是在做债留子孙的事……。」

这段话也印证了「后疫情」的2021年,全球债务攀升,加剧贫富落差。

今年初,国际慈善救援组织乐施会(Oxfam)发布《世界不平等报告》指出,病毒感染虽不分贫穷贵贱,但因各国复苏政策偏差,导致全球经济结构失衡,加速「富者恒富,穷者更穷」。

以全球前1000名富豪为例,从去年2月疫情开端起算,金字塔尖端遭遇的经济冲击,在3月时已触底,11月的财富,更回到「疫前的99.9%」。

乐施会得出残酷结论:全球最有钱的1%,九个月就度过寒冬(2008年的金融海啸花了五年时间),但其他人的经济损失,要十年以上才能复原。

后疫情的M型社会,让更多人笼罩在「活不起」的阴影中。《远见》针对主要劳动人口进行探讨,其中,战后婴儿潮的「50+」享有最多经济成长红利,「40+」「30+」逐渐递减,呈现「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

30+族群:难奉养爸妈,也养不起下一代

不仅如此,世代内的落差也日益明显,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间办公室,并存着两个世界。

在台北东区上班的36岁陈家仪(化名)家境优渥。生长于传统大家族的她渴望自由,想出去独立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买房。

从小跟着妈妈到处看房,无形中养出理财观念,「置产是最好的投资,」她在下班后额外接案,29岁就拥有台北蛋黄区第一间房,前两年又拿第一间的房租,来养第二套房。

陈家仪不否认出国游学、首购50%的资金,是由家人支付的,很想证明自己价值的她,力行简单生活,29吋行李箱就能打包所有家当。她希望能「以房养房」当包租婆,打造老后的收入来源。

她的朋友圈也几乎人人衣食无虞,每年出国度假一、二次,连住房都由爸妈备好。因此,第一次听到有同事的家庭环境不好、入不敷出时,「我真的有小小震撼到耶!」陈家仪没想到,同一间办公室,竟有这么大的落差!

网路常有「投资还不如投对胎」的讨论话题,这并非网友的自怨自艾,陈家仪的同事王筱芳(化名)就感同身受。

38岁的她,是「30+」单身女性缩影。身为独生女,长相甜美,「肯定是被爸妈捧在手心上的公主。」

事实上,恰好相反,王筱芳出生农家,南部私立大学毕业后,一心向往都会生活,想北上翻转命运,但很快就梦碎了:第一份薪资1万8000元,直到转职、月入2万4000元,才有能力还每月5700元的学贷,「偶尔还是会周转不灵,得跟父母求救,」她说。

但,薪水永远赶不上房租、伙食费的增长速度。想住好一点,从月租5300元的木板房,搬到新北市芦洲小套房,房租变成1万2000元,等于得多付1.26倍。

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父母还担心她老后无人依靠,催婚催到令人窒息。

直到近几年,他们看到低薪环境导致很多人未婚的现况,才不再念叨。王筱芳为了让父母死心,甚至直言:「你们要有心理准备,我们家可能到我这一代就断了。」

她的语气中透着无奈,「活得很辛苦、也养不起爸妈,根本没能力给下一代承诺与未来,怎么敢想结婚!」一语道出「30+」残酷的人生体悟。

十年前,当她存到一笔钱带家人出国,看到父母首次搭机的兴奋,却悲从中来,「一个人要养三个人」的焦虑感油然而生。

还完八年学贷,她试着买盘后零股,想「以小搏大」改善生活;又担心被裁员,急着学第二专长。她的愿望很卑微,「可以工作到65岁,当洗碗工也没关系,能多存一点钱,退休过日子。」

王筱芳并非特殊个案,而是通案。「大多数同事的学经历都不错,但跟我一样日子不太好过的很多,只是不想让外人知道而已,」她赫然发现不少「30+」「40+」都面临共同难题。

有次聚会,37岁的学妹语出惊人:「我可不可以活到60岁就好?看到很多人晚年凄凉,不希望将来变得又老又病又穷。」

这席话触动大家的敏感神经,空气也为之凝结。王筱芳回到套房后,「又老又病又穷」六个字盘旋不去,她滋生出强烈的急迫感,想积极预备老后生活。

学妹却截然不同,不想活到走不动又生病的她,属于及时行乐的月光族,哪里有好吃好玩,率先体验。

不过,与已婚的「40+」姊妹淘相比,王筱芳还是庆幸自己单身。原本打扮入时的学姐,被孩子、家务团团包围。一家四口靠先生一份薪水养活,还要担心下一代输在起跑点,带孩子上补习班、才艺课,拉拔到硕士毕业,至少也要花500万元。

「活不起」的未来,五大困境笼罩台湾

从这些人的身上,看到台湾未来恐怕「活不起」的五大困境。

首先,未出社会就负债,包括不断攀升的公债,以及个人学贷。今年9月底,yes123求职网调查显示,64.1%「半工半读」学生入不敷出,甚至负债,其中42.8%还在背学贷,以当年起薪计算,要11.6个月「不吃不喝」才能还完。

有偿还能力,负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薪水回不去了。

长期低薪成为第二个活不起的困境。淡江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李沃墙分析,主因是产业无法转型,98%中小企业难以加薪;再来是迈入高龄社会,人口红利消失,中小企业趋于保守存粮,更不想加薪;第三是学历贬值,导致大学及硕士毕业生起薪停滞不前,实质薪资不升反降,1990年,硕士起薪4万6000元,现在约3万5000元。

「结构性问题无解,薪资注定回不去,」李沃墙说,企业、个人或薪资都朝向M型化。2020年,台股总开户达到1124万人,平均每位股民赚100万元,请问散户到底赚多少钱?

长年观察房价与薪资走势的住商不动产发言人徐佳馨坦言,「台湾薪资的天花板,几乎就是美国的地板。」

根据调查显示,1978年后出生(小于43岁)的世代,是台湾从1948年以来,平均实质所得最少的一代;1965至1970出生的,是平均所得最高的族群。

徐佳馨有感而发,「六年级中后段班是分水岭,享受不到经济起飞红利。30、40世代有点生不逢时,说什么台湾钱淹脚目、经济奇迹,他们完全无感。」

近20年来,低薪问题严峻,台湾也诞生了一群「青贫世代」。根据主计总处资料显示,2019年,796.7万名受雇员工的平均年薪是64.4万元、中位数49.8万元,亦即有五成、约398万人的年薪在49.8万元以下,月薪不到4.15万;若依薪资高低分为9个十分位数,年薪34万以下有159.34万人,亦即有二成的月薪不及3万(2.833万),其中79.67万人(一成)的年薪低于29.1万元,月薪低于2.425万元。

1111人力银行10月的调查也显示,53.4%受访上班族,超过三年没加薪,百货贩售业最「薪酸」,平均四年三个月没有动,其次是民生服务业的三年八个月。

第三个困境是「生活大不易」,买不起房,又要忍受不断上涨的房租与外食费。

yes123求职网发言人杨宗斌表示,去年突发的疫情,更恶化青年劳工的财务,甚至要纾困跟金援;加上物价变化大,伙食费、房租吃掉不少薪水,不仅是「无壳蜗牛」,还有可能沦为「啃老族」。

第四个困境是贫富悬殊加剧。主计总处公布2020年每户家庭可支配所得,最高20%与最低20%的差距已扩大至6.13倍,连续三年上扬,并创下八年以来新高,显示台湾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中。

瑞士信贷发布的「2021年全球财富」报告也指出,预估到2025年,台湾百万美元富豪人数将成长超过69%,达103.1万人,超越南韩(68.6%)、新加坡(61.9%)及香港(59.8%);贫富悬殊更大,衡量贫富差距的吉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台湾将达70.8,超过日本(64.4)及南韩(67.6)。

这些困境,也导致不婚不生比例攀升。根据美国中情局(CIA)公布2021年总和生育率的预测显示,台湾吊车尾,将成为生育率最低的国家。

年轻世代,一出社会就遭逢三重打击

今年4月,yes123求职网的调查显示,未婚且无子女的,有61.4%无结婚计划、55.5%不想生小孩。两者都与收入有关,不婚族担心收入只能养活自己(59.2%);不生族担心赚的钱不够养孩子(72.3%)。

「不婚不生」让台湾提早到2020年就「生不如死」,人口负成长。累计2021年1至9月出生数仅11万2470人,较去年同期减少5.50%;死亡数13万8018人,增加5.95%。一减一增,不仅拖垮经济,在高龄化冲击下,又带来第五个困境:长照问题迫在眉睫。

2020年,台湾每4.5个青壮年要扶养一个老人,预估今年失能人口约85.5万人,2025年将突破百万。到了2040年,每2名青壮年要养一位老人,压力可想而知。

台大国发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担心,台湾不仅会出现跟日本一样的「下流老人」,还有外界较少关注的「流沙中年」。他有位朋友因父母健康问题,萌生提前退休念头,「中年人辞掉工作照顾长辈几年后,很难返回职场,如果又不符合救助标准,健康、收入会像漩涡般下沉,被称为流沙中年。」

M型化社会下,家世好、等继承遗产的人可以不在乎,「如果是对未来没有盼望而不在乎的人,才是最悲哀的,」辛炳隆说,这正是多数年轻人只追求「小确幸」的原因。

「活不起的未来」已无法回避。根据精算显示,2017劳保基金潜藏负债达9.11兆元,2019年增至10.43兆元,劳动部部长许铭春坦承,劳保若维持现阶段条件,「政府每年拨补200亿根本不够,至少要800到1000亿元。」

预算有排挤效应,提拨1000亿几乎不可能。一旦劳保基金破产,近1065万投保人的老后生活堪忧。

大债时代已然来临。李沃墙直言,学生一出社会就面对「低薪+高房价+学历贬值」三重打击。他苦口婆心劝告,赶紧具备投资理财观念,靠时间复利累积财富,让老后有笔稳定的收入。

尤其,当通膨怪兽再度袭击全球时,提高忧患意识、付诸行动,才能许自己一个「活得起」的未来!以避免踏上「下流世代」的人生三部曲:从青贫世代,一步步走向流沙中年、下流老人。

本文作者:彭杏珠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2月号426期》)

《远见杂志12月号4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