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岸》米其林的迷思

《台湾米其林指南2023》公布完整榜单,共有44间餐厅摘星。(陈俊吉摄)

上回小文谈米其林星级美食,妈妈问了:米其林是什么?不是冰淇淋吧!以前你不是在米其林上班吗?

是的妈妈,不是冰淇淋。1992我在米其林,但隔年我就去教书了。妈妈说得对,我们老实人。爸爸军人,妈妈在公家机关,姐姐教书,弟弟还上学,典型的军公教家庭。

而台湾米其林指南2023,曰前公布摘星名单,小弟有幸曾为米其林人,而今说米其林事,算是适得其所。1992我进米其林总代理,有法籍驻台代表,亲自简报介绍。说1889年,法国中南部有对兄弟,姓米其林,名安得烈和爱得华,合创米其林轮胎公司,为了促销,发行文宣小册子赠送,内含地图,加油站,如何换胎,以及餐饮住宿的资讯。结果大受好评,于是在1920年,米其林指南开始贩售。

后来有星级餐㕔评鉴,一星是优质烹调,不妨一试。二星烹调出色,值得绕道前往。三星烹调卓越,值得专程前往。另在1997有米其林必比登红R 标志制度,代表料理高贵不贵,千元台币可吃三道佳肴。

话说米其林指南,其核心价值有六:匿名,独立,专业,可靠,热忱,品质。虽然崛起很早,行之有年,米其林指南有其传统,历史,经验和公信力,但也有些盲点。如食饮是文化的一环,文化和民族性的差异如何克服?更有些特色食物,匪夷所思。如内地贵州的牛瘪汤,牛粪火锅,台湾的臭豆腐,寮国的牛屎汤,瑞典的鲱鱼臭罐头(据说臭度胜臭豆腐19倍),还有义大利的活蛆乳酪等等。没有足够文化基底,这些食物根本难以想像。

还有西餐中餐的刻板印象,各种地方菜系的百家齐鸣,又要如何是好?如2018中国,就有自创的黑珍珠餐厅钻石指标。谓之中国人自己的美食榜,不劳外邦他人来点评。说到不平之鸣,即便如今年台湾的米其林指南公布后,就有某名厨立即网路黑屏,类似不予认同或无言抗议。但黑珍珠是以钻石分高下,三钻是一生必吃,二鑚是纪念日必吃,三钻是聚会必吃。如台北的logy ,少帅禅园曾获一钻。另有MUME,RAW,和君品酒店的颐宫获二钻。

其实小弟也不懂吃,但就人云亦云,也跟风去吃米其林。就按图索骥台北南机场夜市,不知名推车烧饼,有得过几次必比登,凑个热闹排起长龙。铁桶碳烤,4种口味。网称无名烧饼摊,初以为是店家自谦,没想还真是平凡无奇。份量颇少,口味一般。也诚如网评所述,虽不难吃,但胜过他的烧饼铺,不知凡几。不算服务不好,因为几乎没有服务,何况热诚?可能人太多,但完全不解米其林专家的想法,这款酥饼,街头巷尾的豆浆店常有。显然米其林的迷思,不但深而且广。

小弟教书多年,也有些观光餐饮科系学生。他们白天上课,晩上打工实习打工,有的只拿基本时薪。偶有些乖孩子,说日日端盘子,服侍他人,有朝一日,也要带爸妈来吃星级大餐。我听了一则感动,随即有些感伤。日前吃过一碗,星级港点炒饭,常人约5口即见底,要价数百台币,如要让爸妈饱餐一顿,至少得打工10几小时。这种美食迷思,社会现象,和舆论吹捧,还有各式氛围的推波助澜,凡此种种华而不实,真该鼓吹吗?而爸妈坐在一旁,还吃得下吗?更别说现下万物齐涨,要台币千元,吃三道必比登料理,早已成过去。

什么奢华菜色,大鱼大肉,不都只是穿肠而过?何必米其林,何苦米其林,也不用米奇和米妮,干脆就来个冰淇淋好了。(黎家庆/英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