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那些孩童天真爛漫眼神的密碼

无论在亚洲或中东,孩童们对人与人之间所亟求的是互相尊重与对等之关爱。郭琼莹/摄

已到大暑,迎接盛夏,各级学校的暑假生活已陆续展开了,许多家长苦于找对孩童的暑期营队、才艺班,甚而是海外交流学习…不经意又掉入许多与孩童接触经验映象之时光隧道中。

今日全球都在关注人权,尤其是未成年孩童的权益与福祉,幼教与长照几乎同等重要。尽管今日普遍社会需求仍需靠双薪家庭之支持,惟「孩童的快乐暑假」却可能又是家长们沉重的负担,毕竟快速成长中的孩童更亟需亲情关照与带动探索新生命之成长,尤其具有温度之多元创新力。

文化、地理、政治、经济均隔绝不了最天真无邪孩童们对人性「本善」之信任与期待。郭琼莹/摄

在台湾,我们的孩童教育与幼教水平已算是很高,更何况现代年轻父母无论如何亦会尽力让少子化世代儿女得以接受最佳之教育照顾与快乐成长。只是除了金钱、时间外,如何提供适切合理、温馨又有感的孩童教育养成环境,真不是缴了昂贵的安亲班、暑期班、学艺班…可一一适切达成。而其关键正在:您是否得以解读出那些孩童天真浪漫眼神后,所传递出的密码?

孩童们亟求的并非只是制式化的才艺班、安亲班,而是得以获亲情与友情间之自在交流与互动。郭琼莹/摄

在数十年来的全球各地不同地理文化环境之旅行过程中,也常在最自然、最无权益关系之状况下,和各地不同孩童接触过。无需「语言」、无需身体接触,但旅行于全球各角落则会发现,当与各民族、种族、国籍之孩童有意无意之眼神接触时,几可无间地感知到其「心思」。在飞机上、在马路上、在船上、在地铁上…尤其孩童与陌生外国人的眼神交流对接时,那种情绪之传递,着实太神奇了。

无论肤色、种族、语言、信仰之差异,孩童们并不畏贫穷,却难以承受「战争」之无情。郭琼莹/摄

但见—新疆沙漠村落维吾尔族小男孩的眼神—希望有小礼物(包括铅笔/本子/糖果…);加尔各答街头一群黑黑脸庞小孩眼神—希望有食物、有钱币;伊朗世界文化遗产清真寺旁之小孩们一边戏水一边盯着我—他们期盼的是友善微笑与非敌意的西方人眼神;金边都市公园的孩童跛着脚或断脚撑着拐杖看着我—我立即痛心感知那些无良的战争地雷毁了他们,他们无邪地看着我,而我却泪流满面;肯亚贫民窟的一群孩童们看着我—他们其实内心是欢愉的,因为即使穷困,但上教会学校、社区救济所是开心的事;西藏阿里边疆骑马的小男孩—眼神没有自卑、没有困苦,却有一种开心自傲的「小大人」之神气;柬埔寨洞里萨湖九岁小女孩划着船,当我的船夫,她自信而独立,正告诉着我:我可以我可以!

台湾原住民的孩童,其交谊互动、游戏方式,自有其与大环境的对话!郭琼莹/摄

游遍千山万水,数不清的旅行经验,政治、经济似乎已不在脑中记忆库,而只有那些上天安排无意中遇见的种种天使般的孩童的眼神,令我心动也心碎。而更激励我们的似乎应自其天真烂漫无邪的眼神中,用心解读其密码—为人类的和平、正义、幸福更努力!似乎,这也应是台湾当代父母得以传递予未来主人翁的另类资产。(作者为中华民国景观学会荣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