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天下事無巧不成書
本月五日,「透.南城—城市穿行四○○年」在台南市美术馆开幕。该展览以数位科技及人工智慧展现新旧融合的新城市和旧灵魂,让民众穿梭在府城四百年来的空间轨迹,以及窥探智慧城市转型的绮想风貌。
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为寻找东方贸易据点,经历澳门、澎湖等处后,最后自台南安平登陆,于西元一六二四年构筑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热兰遮城即为我们熟知的安平古堡,它见证了府城四百年来的潮起潮落,现已经被列为国定古迹保护。今年适逢热兰遮城建城四百年,台南市政府特别举办「台南四○○」系列活动,庆祝台南建城四百年。
你知道吗?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纽约市,今年正好也是建城四百年!
西元一六二四年,荷兰西印度公司在纽约市曼哈顿南方的纳滕岛(现为总督岛),建立荷兰人的定居点。隔年,在曼哈顿南端建构阿姆斯特丹堡。再隔年,荷兰人与原住民谈判,争取到曼哈顿岛的使用权,并在那里建立永久定居处,取名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数十年后,英国人占领新阿姆斯特丹,将城市改名为纽约(New York)。今年适逢纽约市建城四百年,纽约四百年纪念委员会特别举办「New York 400th」系列活动,庆祝纽约建城四百年。
远在地球两端的城市,竟然凑巧都在同一年庆祝建城四百年。更巧的是,当年都是荷兰人远渡重洋殖民屯垦,而且在将近四十年后,荷兰就把府城拱手让给郑成功军队,也将纽约统治权交给英国。
天下事无巧不成书,当年荷兰在地球两端的殖民进退巧合有其偶然性,隐约中似也有其必然性,恰恰反映了彼时荷兰海权的兴衰起落。
其实,科学研究工作者在漫漫研究路上,未尝没有诸多巧合参杂其间。当我们在知识疆界屯垦时,孰料是否有其他竞争者也正朝着同一边界突破呢?我们走在路上有时会撞衫,甚至撞伞,在研究路上有时也会撞题。笔者就曾有数次撞题经验,往往直到论文投稿后,才发现其他团队也正在同一课题上钻研。
记得有一次,我们将某一研究成果投到一个国际顶级会议,审稿委员会来函告知有另一团队的成果与我们相关,建议两篇论文合并发表。当时,我们信心十足,但经验不足,竟然拒绝委员会的建议,最后惨遭退稿。
几个月后,我们将研究成果再精进一步,投到另一个国际顶级会议。几星期后,委员会来函告知有相关论文,建议两篇论文合并。这次双方团队学乖了,大家都立即答应,于是论文就顺利被接受发表了。
当时,我们解的理论问题已悬而未决廿年,怎会如此凑巧,有两个研究团队在同一时间得到相当类似的成果呢?回想起来,当时应用面的需求,正好让研究者注意到其背后理论问题的重要性,于是远在地球两端的研究团队就这样一头栽入同一课题。
更巧的是,另一研究团队虽然远在美国东岸,竟有一位成员是笔者的印度好友!我们直到委员会撮合后,才知彼此正在解同一问题,大家都直呼不可思议,只能说天下事无巧不成书呀!
(作者为台湾大学资讯工程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