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什麼樣的議題應可以上報?

当数位多媒体已在廿世纪末悄然占领了传统的纸本媒体后,一路上自报纸、书籍、唱片CD…均节节蜕变,包括传统占优势之纸本广告文宣…这的确是「人类世」之另类文明革命。

人类资讯与知识之取得一方面更快捷更广泛,而另一方面也因聪明的大数据分析配比,人类的知识库却益形趋同狭窄与扁平化。没有声量点阅率的「讯息」必然被另一光谱给取代之。日积月累,试问当代年轻人有多少人了解其完整的当代历史?更遑论不同文明进化族群得以溯及其渊远之文明发展史。

当多数人不看书、不买书、不看传统电视媒体频道、也不读报后,令人讶异的是「地球是平的」被验证了,远到肯亚、西藏阿里、沙巴小村落、中东小镇…不断出现在影音频道上的讯息流是类同的。除了人类中另有一群人不在乎被动式喂给讯息,而宁愿身体力行,自我探索这个浩瀚的宇宙真相,正如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之探险家们。

在这逐渐扁平化、趋同化之世界观汹涌潮流中,却仍可在一些有「远见」或曰有「警觉心」国家之大众媒体(尤其是纸本新闻媒体)中,每每看到被揭露出的非「声量」可评级之讯息。即便是各国之大报,如纽约时报、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德国图报…等,却经常可看到全版或半版的最新世界与在地接轨的各类科技、文化、历史、生态乃至生活地景变迁等议题之深度报导。尤其是冷僻的议题,如与联合国相关链结之生态系保全复育、种源方舟之存、人类生态变迁、荒漠绿色长城之营林、民族文化消长以及被遗忘的聚落、濒临消失的语言,甚而是贫穷底层社会生活之常年追踪纪实。

昔时学生会有「时事评论周记」要交代,受现代电子媒体影响,今日再问大中小学生对时事之敏锐度、广度与深度…几乎是不可奢求。联合报的「阳光行动」,天下的「微笑台湾」,尚能在政治社会新闻挂帅之大潮中生存,的确值得欣慰。

翻开报纸或打开电脑,所有资讯均雷同且狭隘到令人如井底之蛙般窒息。昔时「破报」对移民劳工族群与性别运动之关怀亦令人感动。当目睹《纽约时报》半版介绍都会植栽绿化与公园对气候变迁之重要性、日本《经济新闻》对森林空间活用推进对循环经济与ESGs之责任影响。即便是挪威的《晚邮报》亦仍坚持其对少数原住民之关怀,这些几乎均是冷僻的新闻,但却是今日人类世必须面对地球生存的关键议题。

遗憾的是,在台湾我们多只是转述外媒,却少有对自我土地人民与其他国际环境生态与民族文化受威胁之深入报导揭露,与现地探访之人力投资。试问,媒体界的核心价值是否也已被现实存活利益给扭曲了?得有改弦易辙之机会?(作者为中华民国景观学会荣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