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亲子音乐剧《雨马》 表演艺术新尝试

(高10公尺、有彩色鬃毛蓝色雨马》,象征雨后出现的彩虹。图/纸风车提供)

首出客家亲子音乐剧《雨马》今、明两天(27、28日)在国父纪念馆中山公园演出行动剧,观众可以近距离赏看高10公尺、有着彩色鬃毛的蓝色《雨马》的英姿,象征雨后出现的彩虹,行动剧也会呈现缺水疫情时事,可关注演员肢体动作、细微表情变化,内部还有特殊机关让马可随着剧情走动,20分钟歌舞秀带给观众惊奇。

纸风车执行长永丰说,为了和数位时代竞争剧团必须打破四面舞台,打造一种庙会氛围,让观众感受现场情感互动,且剧情必须要当代,让年轻观众想进来看戏,这是表演艺术要走的路。

由客委会、纸风车剧团联手制作的2021客家亲子剧《雨马》,是小野孩子断断续续讲了七年的客家新童话,探讨记忆历史,描述欢猴岛上猴族花族因为猴痘及干旱让族人困扰不已,为了脱离困境,族人想尽办法解决却意外引起对立,也因为三个孩子的坚强、温柔与勇敢,发现被隐瞒的历史,进而化解所有危机与二个族群误解。

为了将这个客家新童话搬上大型舞台剧演出,客委会和纸风车编导团队一同改编。客家民族历经长年的迁徙,对于民族文化保留有更强大的欲望,当年《雨马》创作之时,本土兴起追寻历史的风潮故事中的「雨马」召唤大家回忆自己的历史,很期待这出戏能让不同的族群,互相尊重、包容。剧中雨马角色,吸收各方的瘴疠之气,幻化成美丽彩虹的祝福代表着对于自然生态的一种歌颂,他的出现是一个提醒,也是一个救赎,大自然就会有力量来帮助我们。

剧中不断被提及的「余甘子」(油甘),是早期客家人经济有限,没有水果吃,摘下来腌制后当零嘴,在看野台戏时吃,也会上山带着解渴用,原已没落逾50年,近年在苗栗有人把它做成料理,透过《雨马》演出让这个客家珍宝重新被国人认识,也提醒孩子,只要有真实内在,总有机会显现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