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新视野-有望协助救灾 新演算法加速微型卫星影像传输
要发挥卫星的救灾能力,快速取得影像并不够,更需要维持影像的品质。图/本报资料照片
微型卫星的影像资料有利地震救灾,却受限于高成本与影像的低品质,而最新研究为此提出低成本的可能解决方案。RTCS系统是我们团队首创的技术,能同时解决原本卫星影像上可能出现的瑕疵,又能还原被压缩的影像。
随着卫星遥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型卫星比大型卫星更便宜与方便,其一重要任务便是影像感知,例如近年美国卫星公司Planet Labs已发射超过500颗感知卫星,为了监测环境中植被分布、土地利用等。但这些感知卫星上的相机,因为多数的影像数据量庞大,需要快速的传输网路,影像传输的过程会先被压缩,再还原,而影响影像的品质,且占用大量的储存空间。
■RTCS采用创新的超快速压缩演算法
个人带领的研究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有望解决这个难题。我们过往多年已发展专门用于还原影像的演算法,了解卫星影像的特质,而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微型卫星的超快速影像压缩传输系统,简称RTCS。RTCS采用创新的超快速压缩演算法,可在不影响影像品质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数据体积,有效缩短传输时间,显著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达百倍以上。
RTCS特殊的设计,即便面对卫星影像常见的瑕疵,例如条带状缺损,或传输杂讯干扰,仍能精准还原高品质的卫星影像。跟过去最好的研究方法相比,RTCS仅需10%的训练样本,大大降低训练成本。我们设计出只需简单的运算,就能即时压缩影像的演算法,且相容于其他类型的晶片,非常适合用在资源受限例如储存空间小,或压缩时间不能太长的微型卫星。在接收影像资料的那一端,RTCS也可使用耗能低的人工智慧(AI)装置,快速的还原被压缩的大型影像,大幅降低地面卫星站中央伺服器的负荷。
■仍待真实场域实测累积经验,提升效能与精准度
借由即时压缩与快速传输的技术,高品质的卫星影像可更有效的使用于地理资讯系统、环境监控、灾害预警和农业规划等领域,其中协助救灾的方面,RTCS系统的优势有可能更凸显。以今年4月3日花莲大地震为例,在震后短短三小时内,「福卫五号」卫星就成功拍摄到东海岸影像,透过与灾前影像的比对,快速判读出花莲山区多处疑似崩塌点,以及宜兰龟山岛地貌变化等重要资讯。但要发挥卫星的救灾能力,快速取得影像并不够,更需要维持影像的品质,RTCS的高速传输技术能确保影像在压缩与传送过程中不失真,让判读更加精准可靠,是未来推动卫星救灾不可或缺的利器。
不过,我们是用模拟的方式进行实验,所以真实场域下,硬体的部署与规格,都有可能影响演算法的效能,若要进一步发展相关应用,需要在真实场域中测试演算法,才有机会在更贴近实际状况下,保有稳定与杰出的效能。此外,良好品质的卫星影像,可大幅提升许多后续任务的效率,例如比对不同时间点同样地貌的变化。虽然我们的研究还未进行到这些后续应用,但我们研究结果可维持高品质影像在不容易受干扰的情况下传输,建构比较好的基础建设,以利未来各式各样的后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