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太久也有生命危险」 张瑛娟落泪:你能想像吗?

社民党立委参选人吕欣洁母亲张瑛娟。(图/记者刘康彦摄)

记者刘康彦/台北报导

立法院卫环委员会今(2)日邀请卫福部、财政部等,针对长照保险应采税收或社会保险制进行专案报告,社民党立委参选人吕欣洁下午举行记者会,针对长照议题提出具体政见;由于妹妹生前是重度身心障碍者,吕欣洁特地邀请母亲张瑛娟分享照顾经验,张瑛娟谈起21年来的医治长路,以及母女终日被「困在家里」的经验,忍不住悲从中来、潸然落泪,更凸显政府的政策无能。

以下为张瑛娟〈家庭照顾者的悲歌〉全文:

我的女儿欣宜患有「侧畸症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她没有左边的器官(没有左心房心室左肺脾脏),加上肺动脉狭窄、全肺静脉回流异常、单一心房、单一心室、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房室瓣闭锁不全、大动脉转位合并右心室双出口等九种心脏异常。她的心脏病目前所知是所有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复杂的一种,如果不作开心手术,很少能活过一岁。

为了延续她的生命,她历经了三次开心手术,感染脑脓疡,又经历三次脑部手术,进出加护病房无数次,这期间也因为一次医疗疏失造成她脑部严重缺氧、全身瘫痪,当时医师说她会成为植物人。因为严重缺氧,所以她平常三不五时就会中风癫痫、晕眩、血栓、严重感染、痛风……。住院治疗有如家常便饭。

二十一年来,在我们走过这条令心酸坎坷的医治漫漫长路,她所经历的挑战、考验,甚至折磨,从来不是轻省的重担。二十一年来身为妈妈的我每分每秒陪侍在侧、无以喘息,也无以回避地一同经历了这一切的痛苦与折磨。

你能想像连哭笑太久都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的日子吗?你能明白连续走十步就已经是身体极限的心情吗?她因为血氧浓度太低,只要稍微走动即有呼吸急喘快要窒息的感觉,太用力哭闹也会呼吸困难甚至休克,高兴时笑过头,也可能会中风,甚至连上个大号都会喘吁吁的(她因为心脏无力加上严重缺氧,上大号对她来说是吃力的一件事,所以我都必须在她旁边,一边给氧气、一边帮她按摩肚皮,协助她解出来)。

因此每天我都要随时陪在身边,帮她打理生活起居一切事务,包括吃饭、吃药、洗澡、穿衣如厕擦拭等费力之事。她无法自行准备食物、喝水有时也会呛到,随时得注意她的状况,也因为她不方便自己行走,她需要任何东西的时候,都必须由我拿给她,一天叫妈叫上几百声是很正常的。

每天晚上帮她洗澡、洗头、刷牙、擦乳液、按摩、讲床边故事大概都要花上两个多小时,洗澡也时常是一场奋战,我因为长期照顾女儿,弯腰起身都过度脊椎受伤,小女自己又没有力气从浴缸爬起来,有时候我们母女俩就被困在浴室,要大声呼喊爸爸姐姐赶来救援,或有时候我生病了,女儿又不愿意让爸爸洗澡,就要拜托姐姐从她家来帮妹妹洗澡。

根据她的健康状况,常常必须回医院就诊,大医院看病一看就是半天,无尽的等待也是常态。她逐渐长大之后,搀扶她坐上轮椅慢慢有了危险性,记得有一次我们想去一间咖啡厅喝杯咖啡,姊姊和我一起扶她慢慢走上楼梯,但她一个重心不稳,我们母女三人就摔在楼梯上爬不起来,还好没有严重受伤。

其实,我知道孩子生病的压力也很大,她的脑部缺氧后语言能力受到伤害,常常有很多情绪无法表达,也没办法上学交朋友,只能每天和我被关在家里。你能想像这样维持了二十一年的生活吗?到后来我终于病了,全身的疼痛做遍了检查总查不出原因,纵使我有丈夫和一对儿女一同照顾小女儿,但长期的身心压力和劳动,不论怎么样铁打的身体都承受不了。

前几年,我的婆婆也开始出现失智的症状,为了要照顾两个病人,我和先生每日疲于奔命面对一老一小的病情,实在是焦头烂额,后来只好带婆婆到医院做检查,申请外籍看护。

要带一个极重度身心多重障碍的孩子,是多么的艰巨,何等辛苦的一件事,有了这样的孩子来到家里,父母亲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担心和辛苦,也许是因为我们能一直保持着理性、乐观的态度,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帮助,但是二十一年来,无可避免地对我们整个家庭的心理、经济、日常安排等,都已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而带给我们的打击与折磨,实在是外人难以想像与体会的。

但是,从小女儿出生到她前年往生,这二十一年来,所有的资源都是我自己查资料找来的,政府从未有人来关心我们这家人,我们一直都是独自地走着这条遥遥不可预期的陪病路程。如今,一般医疗渐由全民健保所吸纳,对我们这些重症病患的家庭确实是一大德政,可是长期照护的重担,依然是家庭在承受,尤其大部分都是由妈妈默默的承担着。

我相信,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全台湾一定有几十万的家庭正在经历同样的辛苦过程,可是,又有谁关心着这些长期家庭照顾者的身心状态?多少家庭因此而破碎了,多少无助的父母亲躲在暗处哭泣?找不到社会资源,找不到咨询管道,找不到支援团体,这是多么令人心碎哪!

记得曾听一个病友妈妈谈及和先生一起去美国念书时,虽然他们只是留学生的身分,可是在他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出生后,立即有社工来访,深切恳谈将会碰到的难题,并且安排好医疗、复健、早疗等等后续的事项,甚至日后的生活、安养、教育等都有适当的规划,让孩子的父母知道他们面对问题时,哪里可以作为他们的后盾反观我们的社会福利政策在哪里?我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