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谁让我们的英文不垫底?
几天前,为了我在日本的个人事业开张,出差至名古屋,在当地饭店登记住宿。
柜台有两位服务生,两位都正在忙着帮住客登记。服务生一个极美,有点日本女星「坛蜜」的味道,一看就知道不是久居人下之女,栋梁之材,他日必成大器。
一个是男的,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成大器。
我决定站在坛蜜柜台前面那一排。
没想到,男服务生那排先清空了。
「お客様、チェックインですか(先生,要登记住宿)?」男服务生在叫我。
我装着没听见。
「お客様?」又在叫了。一叫使人忧、再叫令人愁!
「お客…」
「Sorry, I don't speak Japanese(对不起,我不会日语)」我说完,耸耸肩,做个爱莫能助的表情。
「Sir, do you want to check in(先生,您要住宿登记吗)?」男服务生迸出英语了。
我真的生气了。我没见过这么不解风情的男人!难怪我看不出来他会不会成大器。
「お客様、チェックインですか(先生,要check in吗)?」女服务生总算叫了我,解了我的围。我早知她会成大器,我的日语也总算回来了:「はい、チェックインです(是的,要check-in)!」
话说,在日本,一般的商业旅馆里,上述面对英语而面不改色的日本服务生,还真的不多。以多益成绩而言,我查了一下2010年亚洲区的统计,台湾居第八,落后给南韩、大陆;日本居第九,又落后给台湾。台、日两者成绩在伯仲之间,可谓难兄难弟。
「多益」TOEIC做为英语综合测验,在台湾知名度不小了,但「多益」起源自日本,反而知道的人不多,连日本人自己都未必清楚。原来,1970年代当初是由几个日本人提倡这个语言测试方式,然后由美国的测验机构实行,一直到今天,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之外,TOEIC在非英语系国家的应考人数不是那么多,以韩日最高,分别为6万9千人和5万9千人,到第三名的法国,一降就降到1万4千人。
「多益」滥觞自日本,足见日本人对英语学习是认真的,但却始终没交出漂亮的成绩单。长年日本人的「蔡英文」一直成为他国的笑柄,「该如何提升英语能力」这类的话题,几乎每隔一阵子就在日本热炒。除了多益的成绩难看,日本人到底离英语有多远?
▼台湾也有年轻人考「多益」,目的是希望对就业有帮助。
在日本,把英文这类的洋文统称「横文字」,只因汉字国家书籍排版全能直排,「横文字」明显「非我族类」。同样是汉字国家,我就没见过台湾人如此「鄙夷」外文。如此,从称谓上即可窥知两地对外文心态的根本差异。
再拿日本的「英语环境」和台湾做个比较,这种感觉就更深刻。日本的电视上,外国片子能配音则配音,新闻节目如果出现老外受访,最多让原音出现个两三句,接着立刻接上自家记者的解说。电影多半有配音版能选择(台湾根本没得选),翻译后的电影更是见不到半句英文。几年前,李奥纳多的《Catch Me If You Can》(台译:神鬼交锋),日版翻译成「卡区米伊夫由肯」(キャッチミーイフユーキャン),完全不知所云,但也总算是用「日文假名」包装起来了。曾有个日本高龄欧巴桑在看完电视上的洋片后,如释重负地说:「谁说洋人话不好懂?我看和我们日本人说话一样嘛。」日本媒体把英语隔绝得密不透风,由此可见。
台湾人的英文,尽管反映在多益的成绩不佳,但年轻人爱在平日会话中夹带两三个英文单字是事实,「你的做法不make sense」这类支离破碎的中英文句子,已经成了我们的口语习惯,说话者有时还带着点「不懂是你家的事」这样的神气。有一次,我从八十多岁老父口中听到「这本书有多少page」,真不知他平日出门在外已受了多少年轻人的英文单词围剿,才有今日的「成绩」。日本人则根本不兴这套,哪个人说话夹带了英文单词,必然会被人视为异端、引人侧目。
台湾媒体报导内容中,英文单词往往拿来就用,连解说都省了;日本媒体非不得已绝不用英文单词,就算要用,后头还得跟着一长串日文解说。前一阵子,TPP(跨太平洋伙伴协定)被媒体报了又报,很多台湾媒体引用这三个缩写字母,没任何中文解说,直接挑战读者英文能力;日文媒体则是英文TPP和日文「环太平洋连携协定」孟不离焦,连电视新闻的播报都如此,绝对不让读者感受到英文「邪魔」的存在。
前一阵子,一个日本人把日本NHK电视台告上了法庭,只因为电视内容出现太多外来音译词汇,「剥夺高龄视听者的权利」。在台湾,别说是「外来音译词汇」,连英文单词在电视上泛滥也是听之任之。这类的官司若是发生在台湾,不仅是匪夷所思,提告者恐怕还得背负「心态保守、排斥国际化」的骂名。
我大学时期念的是资讯,用的教科书从来不是中文;日本则直到大学毕业,专业教科书几乎没见过英文。哪怕到了研究所,也是以日文教科书为主,偶尔被教授指定读几篇外国文献,已经让学生叫苦不迭。
在台湾外商公司工作,本地同事间用英文通电子邮件,成了常态,尽管英文写得半通不通也照写不误;在日本,哪怕是外商公司,只要是日本人彼此通信,就绝无可能用英文。我之前为了不想写日文敬语,改写英文电子信给我的日本同事,还被他念了几句,说我「找他麻烦」。
反映在时下流行的「网上交友」上,也有个有趣现象可说:台湾女孩「玛莉」、「南茜」满天下,档案中通篇英文的自我介绍不少;日本女孩「友纪」「理恵」清一色,英文个人介绍屈指可数。台湾人绝非英文较佳,但绝对脸皮较厚,比起日本人敢写敢说是真的。外文要好,脸皮厚不也是决定因素之一吗?
就这样,在日本,听的、说的、写的,一天下来,几乎全和英语绝缘。同样面对英语,台湾人和日本人在态度上根本不同:台湾人敢扯个几句,日本人能躲则躲,原因即在此。所以,我们的英文,理应更好,不该更差。只是我们英文好得朦朦胧胧、云雾飘渺,多益成绩弄到今天,还得归功日本人。没日本人,我们的倒数成绩又得升一名。
●作者老侯,硕毕,在日本谋生的台湾上班族。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