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忧郁易失智? 医师教你分辨关键差异及早发现预防

图文/NOW健康

忧郁症和记忆力衰退经常同时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哪个先发生尚不清楚,根据1份2024年6 月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期刊网路版(JAMA NetworkOpen)》的研究指出,忧郁症状与老年人之后的记忆力衰退状况有高度双向关联。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表示,台湾年长者的自杀率一直是所有年龄层最高,主要是高龄者就医率不高,缺乏病识感,容易与失智症混淆,研究中提到监测记忆变化,将有助于辨识及预防忧郁与失智症。

国际研究证实!老人罹忧郁症比一般人更易失智

该研究由伦敦大学学院学者进行,采用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ELSA)分析,ELSA 每隔1年收集资料,研究对象是针对8268 位居住在社区的英国人,平均年龄64 岁且其中55%为女性,观察2002至2003 年到2018至2019 年间的变化,追踪长达16 年。发现一开始呈现较多忧郁症状者更可能在后期经历较快的记忆衰退,而在一开始记忆较差的人则更可能在后期经历更多忧郁症状,同时也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缓记忆力衰退。

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研究所暨医学系兼任教授赖德仁说明,人类在应对压力时会分泌皮质醇,适量分泌对身体有益,但若持续分泌过量恐会伤害大脑,造成海马回、前额叶萎缩。忧郁症患者大脑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减少,会造成海马回萎缩变小而影响记忆,特别在中老年族群中,患者有更多的记忆障碍,未来较容易面临失智的风险。至于脑部退化产生的记忆障碍,未来也有可能会引发忧郁,所以老年忧郁症与记忆力衰退两者间的确有所关联,且与一般老年人相比,老年忧郁症患者更容易失智,医师须特别留意两者的症状,了解先后顺序、原因。

赖德仁解释,失智症是大脑认知功能退化的疾病,近期的记忆力会出现障碍,东西忘了放哪里或重复问他人同样的问题,较严重的话会有被偷妄想、忌妒妄想、视幻觉与情绪不稳定等症状;老年忧郁症则可能来自脑部退化、脑血管梗塞、甲状腺低下及一些与老化相关的事件(例如孤单、经济不佳、身体疾病等),变得比平常没精神、常抱怨身体病痛、不想吃东西、对事物失去兴趣……等症状。

长辈多参与有互动性的活动 可降低忧郁、失智风险

叶雅馨指出,虽然随着年龄增长,民众在睡眠、食量及活动量上会渐渐减少,如果是忧郁症疾病而导致,应在2个礼拜到1个月间会明显察觉到。因此建议,家中有年长者的家人需先认识老年忧郁症症状,平常也要多留意长辈的生活状况,若在食量、睡眠状态、对原来喜欢做的事情起劲程度等方面,与先前差异很大,就得提高警觉。若长辈有疑似不适的状况需就医,但又对看精神科有忌讳,家人也不妨可先陪同去家医科看诊让医师做确认。

该如何及早预防忧郁症、失智症找上门?叶雅馨表示,无论是50岁或60岁,还没正式步入高龄者阶段或刚踏入的幼年期长者,可试着养成一些习惯,包括做运动、培养嗜好、与亲友相聚、志工服务,也计划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列成清单。

叶雅馨也强调,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缓记忆力衰退,年长者不妨多安排打麻将、唱歌等有互动性的活动!而长期坐着或看电视、追剧,属於单面项活动,并无法增加反应度跟脑部记忆,对减缓失智与忧郁症的发生没有助益。

最后,赖德仁强调,老年忧郁常被误认为是正常老化现象,但老年忧郁症患者自杀率高、会导致原来的身体疾病更恶化,且并发的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记忆障碍)更会导致失智症,所以需特别留意长者的身心状态,如果有需要时,则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协助。

更多NOW健康报导▸带宠物旅行必看! 兽医教你预防中暑、晕车、肠胃不适▸腹泻就诊数快突破13万人! 疾管署吁:中秋烤肉别中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