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直肠癌不同! 医曝「关键差异」:从症状上分辨
▲大肠癌和直肠癌病灶位置不同,前期症状也有明显差异。(图/达志示意图)
余天的二女儿余苑绮日前才欢喜产下第二胎,却惊传直肠癌复发,且癌细胞已扩散至其他器官,再度引发各界对预防大肠直肠癌的关注。医师指出,大肠癌和直肠癌病灶位置不同,而直肠癌是台湾发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且因直肠的生理构造与大肠不同,所以直肠长肿瘤,即使经过完整治疗,局部复发机率也比较高。
大肠癌和直肠癌到底有何差异?北投健康管理医院副院长梁程超指出,大肠分为4个部分,由盲肠、结肠(可分升、横、降、乙状结肠)、直肠、肛门所组成,大肠(盲肠及结肠)发生的癌症统称大肠癌或结肠癌;直肠则是乙状结肠以下、肛门以上的一小段肠道,长度约12~15公分,肿瘤若长在肛门往上15公分内的距离,就称为直肠癌。
大肠癌发生位置及机率大约为40%发生于近端结肠,60%发生在远端结肠及直肠。而两者最大差异是症状表现,大肠癌症状较不明显,会有「疲惫、排便习惯改变、慢性贫血、新发生的便秘或腹泻、大便性状改变、腹痛」等;直肠癌因发生位置靠近肛门处,感受会较明显,可能会有「排便急迫感、里急后重感、排便时会带血或粘液、排便不完全感」等。
▲余天的二女儿余苑绮目前住院治疗中。(图/翻摄余苑绮脸书)
梁程超强调,直肠的生理构造与大肠不同,所以直肠长肿瘤后,即使经过完整治疗,局部复发的机率也比结肠癌高,所以治疗时除了要顾及保留肛门,更要兼顾降低局部复发机率;而存活关键在于发现时的期别,大肠直肠癌愈早发现,5年存活率愈高。
梁程超提醒,50岁以上为好发族群,建议每1~2年可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及每2~5年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若有大肠癌家族史、肥胖、少运动、抽烟、不良饮食习惯者,建议更应定期自主安排无痛肠胃镜健康检查。
另外,第一至四期患者即使经过肿瘤切除手术,都有复发的可能;以第二期及第三期患者来说,复发期约在2~3年,因此手术后的前2年一定要做到定期密切追踪,约每3个月就要回检追踪,接下来的2年也不能松懈,仍要持续回检追踪,直到术后的第5年,若回检状况无异常,复发机率才算大幅降低。
若因怀孕害怕检查会伤害胎儿,梁程超也特别提到,不是每个检查方式都会伤害到胎儿,若是在孕期罹患大肠直肠癌,建议要定期安排血液肿瘤标记癌胚抗原(CEA)检验及超音波检查,可帮助侦测游离癌细胞及观测癌细胞是否有扩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