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游黄金博物馆 述说半世「打金」人生

打金师傅王再来(右)与馆长廖文卿(左)于大金砖前留下黄金影像。(图/新北文化局,下同。)

记者蔡绍坚瑞芳报导

黄金博物馆为打金老师傅王再来先生圆梦,为其珍藏金簿找到永久的家,长伴大金砖,传为佳话。23日,馆长廖文卿特别邀请王老师傅,再游美丽矿山,并亲自带着老师傅,前往黄金馆打金簿展示处,聊聊台湾传统打金掌故,以及老师傅的打金人生;同时也在大金砖前,共同留下黄金影像见证,王师傅笑称打金多年还没触摸过重达220公斤的金砖块

新北市立黄金博物馆自创馆以来有赖各方人士的慷慨捐赠,丰富馆藏质与量。喜爱游历各地的王再来先生,在一次参观黄金博物馆的机缘下,燃起想将《打金簿》捐赠给黄金博物馆,让有关「打金仔」的物件被保存、流传的想法。经过相关的研究规划,黄金博物馆结合馆内传统金饰的展示,增设「打金簿展示区」,借着《打金簿》与金银饰品的展出,充实传统金饰工艺展示的完整性。开展后,邀请捐赠者王再来先生观展,在参观的过程中他提到了从前打金的经验故事

现居新北市板桥区,人称面线伯」的王再来先生,年轻时是位打金师傅,出生于彰化鹿港,十九岁开始于台中、南投、草屯台北艋舺等地从事打金工作。王老先生忆及,这本《打金簿》传自其伯父之手,当时提供顾客打造金饰时的参考样品图;而早年大多数的打金师傅在打造金饰前,需先画草稿图后再施做,而他可以不画草稿直接打出金饰图样

依据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研究所李建纬副教授研究,馆藏的打金簿原名称应是《金银细工实用图画大全》,由高天成编辑、高成兴金铺昭和5年(1930)出版。台湾日治时代后期,打金簿一类金工设计图录的出现,反映金银饰品制作逐渐标准化,这类图稿提供匠师设计的参考依据,也能提供顾客选择饰品,代表预购概念的萌芽及当时匠师手艺普遍纯熟,足以完成图稿样式

廖文卿馆长表示,黄金博物馆长期以来推展黄金艺术,馆藏的金银饰品精巧细致,除装饰美观用途外,兼具实用与祝福的深意,细微处呈现先民生活的智慧。感谢王再来先生捐赠《打金簿》,不仅丰富馆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游客生产者角度来认识传统金银细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