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潰瘍性結腸炎飽受腹瀉苦 中西醫治療有成效登國際期刊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陈志升(左)与肝胆肠胃科医师陈政国联手治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图/亚洲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台中市1名49岁男子因腹泻且大便带血,以及全身无力、左下腹痛就医,医师诊断罹患「溃疡性结肠炎」,评估后采中西医合作模式治疗,追踪1年半后,不仅各项数据回归正常,患者更摆脱长期腹痛、腹泻之苦,成果上月还获国际顶级医学期刊「QJM」刊登。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陈志升说,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炎性肠道疾病之一,也是一种自体免疫相关疾病,致病机转不明,但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失调、肠道共生菌失衡、饮食、压力等有关。好发于20岁左右年轻人,以及50至60岁中年人。症状包括持续腹泻、严重腹痛、解血便和黏液便,伴随体重减轻、发烧等,并可能造成肠道出血、肠道穿孔,增加罹患大肠癌机率。
他说,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率和盛行率逐年增加,因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美国前总统约翰甘迺迪、前总统小布希弟弟马文布希等人患病,也有「总统病」之称。国内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盛行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12人,每年约350例新诊断病例。患者就医前饱受腹泻所苦,无论上班或外出,都时时担心,生活品质恶化。
亚大医院肝胆肠胃科医师陈政国说,当肠道处于长期慢性发炎状态,肠胃道日后发生恶性肿瘤病变的机率也较高,西医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时,常会使用磺胺类药物、类固醇、解痉剂及镇定剂,只是效果有时不理想,至于严重性患者则会使用免疫调节剂。但长时间使用免疫调节剂,也可能有致癌的风险。
目前,已有许多的临床研究及试验结果支持中医药治疗发炎性肠道疾病,各国采用中医药介入治疗的比率也快速增加。
陈志升说,「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的「泄泻」、「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的范围,中医典籍如「内经‧通评虚实论」曾有相关描述,药物部分也在「金匮要略」有相关记载「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指可以用「白头翁汤」来清热解毒而加以治疗。
尤其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湿热内蕴型,就需采用清热解毒的白头翁汤来处理治疗,再配合西医治疗,可大幅降低疾病严重度,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品质。
患者在持续18个月追踪治疗及观察后,无论是病症缓解、检验数据等都回归正常,大肠镜检查及病理切片报告也有显著改善,病人后续则应避免辛辣及油腻的饮食习惯,多摄取易消化、高纤维等原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