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创陨落 终究殊途同归
丁学文
前阵子诚品敦南吹了熄灯号,引来许多人的感叹与怀旧,就好像台湾赖以为生的文创象征被掏了一个空。也是,经济再怎么发达,内心深处更需要的往往是一些能够让自己独处、思考以及沉淀的精神食粮。在大陆奋斗过的人都知道,大陆的改革开放确实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但也失去了很多安抚人心的软性记忆,各地长相一致的高铁站、飞机场,一模一样的步行街以及几乎雷同的格子楼房,也让大陆吹起了一股对文创的追逐风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影产业,有那么一段时间,电影票房频创新高,电影明星四处轧戏,更不要说他们曝光的惊人收入。但很快的,繁华落尽,一连串的大环境改变,终也逼得这个产业走入了大陆产业的风口轮回,徒留满地的鸡毛。
待过大陆的人都知道,如果你不爱吃吃喝喝,大陆的周末特别无聊。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陪伴我周末生活的就是看书读报,以及后来的看电影。在大陆电影产业风风火火的2014-2016年,我因为住在杭州黄龙体育馆附近,于是晃悠悠的去看电影就成了我每个周末固定的行程,说实话,那个时候的电影院永远客满,那个时候的电影一部接着一部,那个时候的电影明星火的不得了,那个时候投资电影稳赚不赔。
根据大陆广电总局的统计,2017年大陆电影总票房曾经达到559.11亿元(人民币,下同),并在当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还曾经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电影银幕5万776块。
一窝蜂让电影产业下坠
但好景不长,2018年的补税事件让一批批电影公司倒闭,上游的创作也被迫压缩;接着2019年对影视内容的严格审查,更引发了影片改档,甚至直接的撤档。到了2020年,新冠肺炎更让大陆整个电影产业上下游全面停工,所有电影院一夕之间都再也无法开门。
事实上,早从2016年开始新建影院带来了大量的银幕,但整体的上座率和票房却未出现相匹配的成长速度,部分电影院早就存在着经营不善的情况。
早从1月20日钟南山肯定新冠病毒会人传人之后,遍布全大陆的近7万块银幕,就成了影视圈最先遭受冲击的一环。我最常去的黄龙影城是在1月25日除夕当天宣布关门的。
本来,春节往往是全大陆大大小小万余家电影院最忙碌的时候,贺岁档票房更是全年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谁会想到接下来会是一场这么漫长的休假?随着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电影院却迟迟等不到消息,在全大陆各地的防疫指示中,人流密集的电影院,仍是「不许营业」的高危险场所。
新冠肺炎狠狠补上一脚
一场疫情改变了大陆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让这个原本看起来充满趣味和无限可能的行业正走向悬崖边缘,其严重程度可能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4月14日,万达电影发布第一季预计亏损5.5亿元到6.5亿元,他们去年同期可是赚了4亿元呢。这一现象并不稀奇,包括金逸影视、华谊兄弟、幸福蓝海在内的多家院线上市公司今年第一季均预计将出现大幅亏损。在上市公司纷纷宣布巨亏时,天津橙天嘉禾银河影城宣布关门,讽刺的是这家影院在最后一天放映的最后一部电影就是《误杀》。
今年3月曾有部分城市短暂恢复营业,但观影人数寥寥可数,显然观众仍然没有做好重新走进电影院的准备。
电影院代表的意义就像诚品敦南一样,除非关门大吉,你才会感觉它对你的意义。作为电影的放映场所,它也是向大众普及电影文化艺术不可或缺的一环。当电影院因被归为娱乐场所而禁止开业,很多大陆电影院老板对此表达不满,他们认为电影院的文化属性不应被无视。这不仅关乎一门生意,也将向上倒逼整个产业链的萧条。
对观众来说,看电影不止电影院一个渠道,但电影院与电影的相辅相成,实际才是电影艺术的全部魅力所在。太久不去电影院,人们一定会遗忘那种感觉,这种担心与消费行为的改变比眼下的经营困境更让电影从业人员忧愁。每多关门一天,电影院老板的担心就多一点,而让他们最担忧的就是电影院关闭,肯定会有新的渠道占据原本属于电影的市场。因为追求内心沉淀的消费者身边永远不缺新的玩意。
作者简介 丁学文
台大经济系毕业,美国康乃尔大学财务金融硕士,历经海内外银行、资产管理及股权投资产业。现为金库资本管理合伙人兼总经理,专注于全球产业资本整合平台的搭建与投资,投资区域涵盖大陆、台湾、印度及东南亚地区。目前旗下共管理7档产业投资基金,整合的产业投资人超过30家,涵盖整车供应链、电池产业以及车联网等。已投资企业则在全球超过40家,管理总规模超过百亿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