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企鹅/妈祖遶境是见证神迹还是信念?

大甲镇澜宫妈祖遶境盛况。(图/记者李钟泉摄)

从元宵后帮土地公过完生日便来到台湾的进香旺季,直到农历3月23日妈袓生日为止。从白沙屯妈祖遶境开始,接着上场的就是大甲镇澜宫妈祖遶境进香,每次总有几十万人(全程)到几百万人(某种程度的参加)放下工作跟着妈祖去进香,若加上其他宫庙的进香人次,保守估计每年春天至少有500万~800万人次参加各式各样帮妈祖祝寿活动,说是全台最大的宗教活动绝对不为过。「疯妈祖」真是最传神且贴切的用词

妈祖遶境是希望妈祖的神力护佑子民,主要是保境安康之意。进香则是源起于回娘家,因为各地妈祖多为分灵而来,清朝时期多为渡海湄州回娘家,到现在南方澳金面妈祖仍然有百艘渔船浩浩荡荡的渡海到湄州回娘家进香的传统。日据时期禁止了渡海进香的活动,后来才演变为在岛内的进香活动。若以气候来说,清明前的天候不稳定,对渔民来说不利于出海;对农民来说,也刚好是忙完播种后的空档,进香也成了某种形式旅游活动。香客可以说是台湾国民旅游的前身,造就了台湾的伴手礼及吃玩住买的消费市场

为什么妈祖进香总是到北港朝天宫或是新港奉天宫?以民间拓垦来说,布袋、北港、朴子一带的开垦要早于明郑时期官方拓垦的台南。因为这一带是颜思齐(也就是郑芝龙的前上司)最早开垦的地区,而且跟着颜思齐来的移民大多是福建沿海地区居民,颜思齐本来就是靠海上(武装)贸易为生(郑氏父子也是),再加上移民当年要渡「黑水沟」,可是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台湾也有「埋冤」之称),看着船员们大部分都信仰妈祖,海神妈祖自然形成跨越地域及宗姓的共同移民信仰。人们对于无法掌控的风险总习惯将命运的责任寄托在信仰之上,而信仰也带给人们面对命运的力量

▲妈祖遶境每年吸引几百万人跟着妈祖去进香。(图/嘉义县政府提供)

台湾人并不把妈祖当成一般的神祇,而是把妈祖当成自家的妈妈或是奶奶,妈妈们总是有求必应,而且什么贴心话跟妈祖讲也不怕,因为妈祖就像是家人一样,所以才有「妈祖婆」的称呼。

如果你看过老一辈的人拜拜时总是喃喃自语的对神明说话,其实这是一种「自我对话」的形式,透过拜拜的仪式把心里对人事物的期望说出来。因为是要说给神明听的,不能随便乱说,总是要整理一下,而且要合情合理,这样的对话就会是心里想过的「行动准则」。如果你愿意为了达成这些目标而付出某种形式的代价(许愿),那成事机率必定大大提高,当然神迹就会出现。真正让愿望成真的其实并不是神明,而是自我对话过程中带来的信念的力量。

你看看参加白沙屯或大甲镇澜宫遶境进香的人,其实不只有虔诚的信徒,近几年有更多的非信徒跟着一起走,就像是在参加登玉山单车环岛泳渡日月潭或跑一场全马一样,参加的人可能并不是因为喜欢或热爱那个活动,而是为了完成自我实现而参加的。想想8、9天的行程,一天要走上40~50公里,拿着睡袋骑楼躺就是一晚,连澡也不一定洗的到。光是参加就需要很大的决心,要想全程走完,没有毅力是办不到的,走的过程你会不断的问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来受苦?不断的回答自己的疑问,一次次强化自己的信念,这就是自我对话的过程。你跟妈祖的约定就是提供你毅力的来源!神迹必然在你身上出现。

如果你爬过玉山,也游过日月潭,甚至也骑单车环岛了,那就跟着妈祖去「游覧进香」吧!走完,你的人生会很不同。

好文推荐

企鹅团客不来旅游业惨淡?靠真本事不怕!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 廖企鹅,因为爱吃爱玩从事旅游业30年,历练旅行社各部门及职务,待过逾10家的旅行社,执有国际领队华语导游、旅行业经理人执照。2013年离开职场,现为3家面馆负责人。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