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到生化战 生物防火墙扛重担

随着科技发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颠覆性生物技术全球生物安全形势愈加严峻。(CFP)

3月2日,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新华社资料照片

生物袭击威胁全球,各国致力相关准备,图为中俄海上联合-2015,官兵在防生化武器演练中进行洗消作业。(新华社资料照片)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2月14日和3月2日,在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考察北京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期间,两度强调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生物安全」顿成舆论焦点,生物安全威胁的影响,已从民众健康,拓展为攸关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多维》新闻网报导,如同习近平2日所说:「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在这场构建国家生物安全防火墙战役中,侦、检、消、防、治,每个环节都需要思考和创新。

致命流感世界有难同当

促使中共高层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的最直接原因,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这并非中国第一次生物安全灾难。2003年非典型肺炎(非典,SARS),中国确诊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他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香港感染1755例,死亡300人;台湾感染665例,死亡180人。

《多维》称,除了新冠肺炎和2003年非典疫情,近来流感、禽流感、中东呼吸症候群、伊波拉、新冠病毒等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迅速成为人类共同威胁,各国都难独善其身。

2013年,中国出现感染俗称禽流感的H7N9病毒病例。先是上海,后是邻近的江苏浙江两省。

同是2013年末,非洲几内亚爆发伊波拉病毒,病毒传播邻国狮子山赖比瑞亚奈及利亚,一年内近6000人死亡。2014年夏病毒传入欧洲,到2015年8月初导致1.12万人丧生。

2019年9月流感季至今,美国约有1900万人感染、1万人死亡。欧洲、大陆、日本及台湾也有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每年有300万到500万人感染严重流感,约25万到50万人死亡。1918年「史上最恐怖的」西班牙流感,至少2000万人丧生。

《多维》报导,除了这些流行病,与生物相关的自然灾害,如当前蝗灾,外来物种入侵、实验室病原体泄露,都是生物安全范畴话题。随着科技发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颠覆性生物技术,生物安全形势愈加严峻。

2018年11月,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团队声称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震惊世界。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双胞胎,因修改基因,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爱滋病。这对婴儿横空出世,引起对人类实施基因编辑伦理正当性、甚至事件真实性的普遍质疑。

《多维》报导,各国纷纷把生物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生物盾牌计划、生物监测计划和生物传感计划,部署系列具有国防和军事意图的科技专案,在疫情处置和生物反恐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德国将传染病定性为国家安全威胁;英国、澳洲等国还把国防安全部门纳入公共卫生体系。

联合国架起全球防线

这些年来,联合国也通过《禁止生化武器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等国际公约,努力架起生物安全全球防线。

《多维》表示,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党校机关报《学习时报》刊载〈面向2035年的国际生物安全形势〉文章提出,短期内,生物安全风险总体可控,但面临生物袭击威胁、新发突发传染病、两用技术风险等棘手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无论是专业群体还是社会舆论都已在讨论,如何从制度体系层面,早日筑起筑牢生物安全的防火墙。在生物安全立法进程上,已于201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生物安全法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