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将用10年时间探测小行星、彗星 并尝试「着陆采样」返回地球

▲陆将用10年时间探测行星彗星。(图/翻摄央视)

记者蔡绍坚综合报导

大陆中科院院士叶培建近日在中国航天大会上表示,中国未来将用10年的时间展开对小行星、深空等的探测,「任务分为两个大阶段,首先要对近地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然后走得更远,去一颗彗星进行探测。」

叶培建日前发表了《小天体探测任务的设想报告按照设想,探测预计持续10年时间,发射后,探测器将用约1年时间前往2016HO3小行星,之后,花1年左右时间对其进行近距离探测,并尝试着陆、采样,返回地球

叶培建指出,在接近地球时,分离出返回舱样品送回地球,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133P彗星的长达7年的漫长旅途

叶培建提到,小天体探测是国际深空探测的新热点科学成果丰硕,任务周期长技术挑战大,「中国小天体探测器方案的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任务,实现对近地小行星探测与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绕飞探测,实现探测领域核心技术全面性突破,使中国小天体探测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叶培建指出,中国小天体探测任务拟探测地球共轨天体2016HO3和小行星311P,「2016HO3是一颗地球共轨天体,发射和返回窗口灵活;适于取样返回、分析天体来源;311P是小行星带中的主带彗星(活跃小行星),研究热点为主带彗星形成和演化、气体活动机制。」

叶培建表示,中国小天体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采样、高精度和高自主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轻小型超高速再入返回、多模式长寿命电推进等关键技术,推动深空探测整体能力提升;实现近地小行星近距探测、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近距探测,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真实样品,推动中国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协调发展

叶培建强调,未来小天体探测任务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深空探测能力,推动行星科学的快速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