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糖尿病、高血压 轻忽1事害她肾坏了 医:很多人不在意
一名女子日前因右肾隐隐作痛而就医,抽血检查才发现,肾丝球功能只剩40分,经X光检查才知,其右肾长了一颗近8公分的肾结石,原因来自于女子长期泌尿道感染引发的结石现象。(示意图/Shutterstock )
一名65岁女子日前因右肾隐隐作痛而就医,抽血检查发现白血球数值过高,且有蛋白尿现象,肾丝球功能只剩40分,亦即已达第3期肾衰竭,但女子并无糖尿病等其他容易引发肾衰竭的慢性病,经X光检查才知,其右肾长了一颗近8公分的肾结石,而结石的原因来自于女子长期泌尿道感染引发的结石现象。
肾脏科医师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表示,上述女子就诊时表示,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容易引发肾衰竭的慢性病,但近来右肾会隐隐作痛、「怪怪」的感觉,因此她先去附近诊所抽血检查。洪永祥表示,抽血数值显示,女子的肾功能只剩40分,已是严重肾衰竭,但女子却无一般会引起肾衰竭的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他表示,经X光检查发现,女子严重肾衰竭的原因是她右肾的肾盂,也就是肾脏的入口处,长了一颗8分钟的肾结石,由于肾盂本身空间大,所以如此大的肾结石即使存在,也未造成女子出现一般肾结石会出现的剧痛感,也因此使得此颗肾结石越长越大,也严重损坏肾脏功能而不自觉。
他说明,肾结石主要分成5类,包括草酸钙、磷酸钙、尿酸钙、磷酸胺镁、胱胺酸结石。前三种最常见,主要是人体摄取过多的草酸、磷元素、高普林食物。
磷酸胺镁则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结石现象,又名「鹿角形结石」,因状似鹿角而得名。该女子坦言,自年轻起就常发生泌尿道感染,因为次数频繁,都只是吃抗生素缓解,却未料长期细菌感染导致磷酸胺镁结石越长越大。
洪永祥表示,该女子因为此次肾结石高达8公分,虽然泌尿科医师采取「经皮取石术」,不须切除肾脏即可取出肾结石,但女子的右肾也几乎失去功能,未来只能小心保护左肾功能,否则将完全无肾可用,「泌尿道感染不是只靠吃药缓解而已,应该正视其原因、改变生活习惯,避免长期累积形成巨大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