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对孩子叨念不停?出现7症状 小心你是忧郁症父母
每天对孩子叨念不停?出现7症状 小心你是忧郁症父母。(示意图/常春月刊提供)
51岁男性,高阶主管,近一年来忧郁、提不起劲、无心工作、胃口差、变瘦、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虑的情形愈趋严重,工作常出错,经问诊得知21岁儿子不适应对外的世界,只喜欢上网宅在家,生活作息混乱,目前大学休学中。期因过度关注儿子的一举一动,担心儿子未来的出路,自我要求非高的他心底无法释怀儿子的失败,想要掌控却又无力,每日叨念不停,亲子冲突不断关系恶化,深陷忧郁症之苦。
●亲子关系紧张 忧郁爸妈增
书田诊所精神科主任医师施佳佐表示,近年来不少父母至门诊寻求协助,问题多出在亲子沟通恶化,从一开始有沟没有通,到最后直接吵架冲突不断,问题一直累积却无法解决,导致忧郁成疾。
此外,门诊观察发现有几种现象值得省思:
1.过度宠爱儿女,当父母给予成了习惯,易养出啃老族。
2.过度关注儿女,仿佛父母的生活重心只有孩子,偏离自己的生活目标。
3.过度焦虑儿女的未来与成就。
4.强烈的控制欲,孩子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的想法,需要适度的尊重空间。
(示意图/常春月刊提供)
●亲子冲突 世代差异父母面临的问题
施佳佐指出,社会变迁快速,新世代增长,全面颠覆传统的教养观。父母渴望以自身经历或认知的世界来帮助子女,并希望他们能够接受,但又无法理解新世代所面对问题及压力挑战,当双方的爱彼此无法接受,就会徒增冲突误会,虚耗自己及家庭能量,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引发忧郁症。
●出现7症状 小心你是忧郁症父母
施佳佐提到,当出现以下症状,小心你可能是忧郁症父母,建议父母先自救寻求医疗资源:
1、不由自主过度关注儿女一举一动,以负向及怀疑态度过度解读其行为,因此心中困扰,忧心忡忡,无法开心,无法转移注意力到自身正常生活。
2、专注力不集中,而导致自己生活及工作状况出错,自我能力下降。
3、亲子沟通障碍,频频冲突且状况恶化,自我情绪失控,甚至出现想死念头,或想伤害儿女。
4、凡事提不起劲,再也无心工作或与人相处,社交退缩。
5、和伴侣因为儿女事务意见不一,产生争执。
6、改变自我驱力及生活习惯,如食欲下降、短期内变瘦、失眠、焦虑紧张恐慌心悸害怕、抽烟或饮酒行为增加等。
7、对未来不抱希望,强烈无助感,绝望感,不觉得有可能事情可解决或好转。
(示意图/常春月刊提供)
●面对新世代 父母自救5招
施佳佐说,面临与孩子沟通相处上层出不穷的问题,父母可以这样做:
1、父母先自救:
注意力拉回自身,支持及肯定自己的努力,学习放松及纾压,增强自我能力及对外寻求协助,才能帮助家里所有成员。
2、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
避免过度专注儿女,不要给自己的过度的责任压力。
3、看见父母易犯的盲点:
放下身段,不要上对下的沟通模式。
4、学习相信孩子:
建立信任关系,而非认定为孩子有问题。
5、转介医疗或咨商资源。
施佳佐提醒,亲子教养永远是一门深奥的课题,父母过度干涉及担心孩子不但无法解决亲子问题,更使自己捆绑在痛苦的情境里,让忧郁情况更严重,建议父母先自救,放下不实际的期待,寻找适当的医疗或咨商资源,学习更好的方式沟通,透过重新教导双方的互动方式,使家庭成员都能安稳度过忧郁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