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自由主义、天下主义之战略竞争
(图/摘自美国总统拜登X社群)
历史上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出现过多次,也有诸多国家参与协调,此次以巴冲突后,美国与中国在其中的协调受到关注。以巴冲突是1948年持续至今的冲突,为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冲突及战争的一部分,冲突的出发点在于当地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生存空间的矛盾,但也成为大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组织哈玛斯(Hamas)向以色列一方进行大规模攻击。以色列军方持续对哈玛斯控制的加萨地区进行猛烈空袭作为报复,双方死亡人数合计已超过2700人。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明确表示「要让哈玛斯武装分子和以色列的敌人在今后的几十年里都记住这件事」,以巴冲突可能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暴力对抗。
如今美国与中国在此次冲突中会有一系列的协调行为,背后或多或少是美中之间自由主义与天下主义战略的较量。
以巴冲突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严厉谴责哈玛斯组织,并给予以色列具体的军事支持。美国谴责「哈玛斯绑架与杀害以色列平民的恐怖主义行为」,同时拜登政府已下令五角大楼运送「额外装备与资源」到以色列。美军的艾森豪航空母舰打击群进驻到东地中海,和先抵达的福特号航母舰队,给予以色列在吓阻敌对势力方面的支持。
美国军用运输机C-17,也降落在以色列南部内瓦蒂姆空军基地,提供新的美国武器和弹药,要支持以色列对抗哈玛斯。国防部长奥斯汀,亲自到以色列视察军援状况;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同样前往该地区,周旋在中东多国之间。
中国方面则是呼吁多方冷静、尽快停火、回到和平谈判上来。10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巴西总统顾问的通话中,指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症结在于一直没有还巴勒斯坦人民一个公道。10月15日,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翟隽表示,中国的工作方向是停火止战、保护平民、缓和局势、推动和谈。
美国所倡导的自由主义,存在着改造他人的困惑,力图使对方也遵循自由主义的规范性价值,在要不要改造他人方面,具有势力范围(sphere-of-influence)的扩张与有限责任(limited liability)的限制两大特征;在如何改造他人方面,又具有强制(军事)性手段和非强制(军事)性手段。因此,美国的自由主义战略存在着四种分支,即美国历史上出现的国际主义、民族主义、进步主义、现实主义等自由主义亚文化及战略。
对比而言,中国没有改造他人的困惑,中国的战略文化可以归结为天下主义,中国的战略在于使自身在世界被认可与接受,建立一种名份秩序,而非规范上的价值统一。
纵观美国在中东的政策,美国处于「想管管不好、想走走不了」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世界上更多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身上,这次冲突与乌俄冲突一样,大家对中国的态度十分关注且充满期待。中国对此次冲突的解决方案,或许依然可以从天下主义的战略文化出发,以发展关系、建立名份秩序为途径,建立关系性组织(类似上海合作组织与金砖国家组织),建立友善、认可、理解等关系的基础,从而以关系互信而非价值对立去解决冲突。
虽然这一解决方案在短期内可能难见成效,在国际社会中自由主义价值根深柢固,中国的天下主义进入这片舞台仍需要一定时间,但是,这不失为另一种秩序逐渐形成,产生不同于自由主义非黑即白、相互对立的国际影响,又或许能减缓、预防、解决未来的国际冲突。(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