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号换现金骗局进校园 500名大学生受害
上周三辅仁大学期末考前的下午,有的学生为了考试而抱着教科书行色匆匆,有的学生则拿着鸡排和珍奶,开心地和同伴打闹嬉戏,但也有学生为了付不出来的高额电话费而急得焦头烂额。
阿明、阿国等6位大四应届毕业生,神情紧张地聚集在教室内,这回他们不是来上课,而是鼓起勇气揭穿学长配合电信诈骗集团,回到学校拐骗学弟妹的恶行。
「原本只是想贴补家用,怎么知道后果会这么严重。」阿明沉默了许久才开口,不断交缠的双手泄露了他的徬徨和焦虑。他说,半年多前,辅大肄业的邱姓男子返回母校,以学长名义接近学弟妹,声称只要「签名就能拿钱」,天真又缺钱的大学生听到这个「好消息」,眼睛都亮了,「好康ㄟ」也在学生间广为流传。
其实邱姓学长是采用「门号换现金」的手法。他告诉学弟妹们,只要办一个电信门号,就能拿到3、5000元的现金,并提出「不用缴电话费」「绝对合法」的二大保证,只要学生有疑虑,他便拿母校招牌为自己背书,表示「大家都是辅大的,我会骗你吗?」这些天真的学弟妹,在对学长的「信任」下,也就乖乖签下自己都不知道内容是什么的合约。
「学长说这是投资,之后我们才知道这叫诈骗。」阿明说,邱姓学长心思缜密,利用大学生想赚钱的心思,提供每介绍一人就有500到1,000元的奖金,邀请学弟妹们一起参与他的「电信事业」,而其他学生看到越来越多同侪加入,也就当作是无关紧要的外快机会,将自己的双证件拿给学长办门号。
天下哪有白送钱这种好事,这些天真的学生直到2个月前,不断收到电信公司的催缴帐单,才发觉大事不妙,去电信公司调查后发现,每个人的身上都背了近10个门号,且每个门号都是月缴高额的1,399元方案,想回头找学长问个清楚,却发现他早已消失无踪。
「如果门号是种财产,我大概比郭台铭还有钱吧。」谈到目前困境,名下有7支号码的阿国只能苦笑自嘲,他大学开始半工半读,自己负担部分生活费,当时是因机车坏了急需修理,又不想增加家中负担,才会答应办门号。
「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家人交代。」提及家人,他有好长一段时间说不出话,再次开口时则语带哽咽。阿国说,目前还没让家里知道自己惹来一个大麻烦,受害学生们无奈地在LINE上成立受害者联盟群组,并向当地派出所提出诈骗告诉,期望法律能提供协助。
新庄警方表示,目前已接获约近百名学生报案,也已传唤嫌犯到案说明,但邱嫌对于学生指控一概推说「不清楚、不知道」,并期望能与学生和解,且受害学生透露,除了辅大有200人受害,加上淡江、世新等学校至少有500人受害,警方已扩大朝诈骗方向侦办。
本刊调查发现,「门号换现金」的手法流传已久,甚至成为通讯行和电信公司间「不可说的秘密」,电信业者为了抢用户而提供高额佣金,通讯行则为了赚取退佣而喊出「门号换现金」「门号借贷」等口号,即使NCC早认定该行为违法,但相关广告仍随处可见。
本刊记者依循网路上「实拿8,000到18,000元」的广告,实际走访通讯行,到了约定地点却没看到店家,电话联系后才在业务的指引下穿过巷弄,来到一间隐密店面,没有熟人指引难以发现。虽然隐密,但该通讯行生意极好,现场有多位民众等着领现金,业务忙了好一会才有空招呼。
才一坐下,业务便要求记者拿出身分证检查电信纪录,他仅用一通电话便问清楚目前记者所用门号费率和年资,并列出能办的种种方案,业务透露一个人最多能办10个门号,但无论办几个门号换现金,仅前半年可以免缴费用,半年后须缴纳高额月租费。
除了日后的高额月租费外,业务告诉记者,每个门号只能领2,000到3,000元,记者质疑与广告宣称的不一样,业务理直气壮地解释:「公司先帮你付12,000元的押金,再给你3,000元,这样不就一万5,000元了吗?」
原来通信行除了赚办门号送的免费手机外,更重要的是,电信公司还会给予通讯行一定的佣金,只是无论免费手机还是佣金,申办的门号都必须缴纳至少半年的基本费,不然会遭电信公司追回。
换言之,所谓的前半年免缴费也是谎言,根本是通信行为了确保佣金不会被追回,先用民众的钱预缴,当记者问电信公司给通讯行的佣金有多少时,业务脸上露出讳莫如深的笑容说:「你以为我会告诉你吗?」便岔开了话题。
资深刑警对于此种手法司空见惯,长期调查电信犯罪的警员表示,退佣制度是电信公司和通讯行间的生态,此手法也让电信公司积累大量呆帐,但业者为了抢市占率咬牙吞下,另外则调涨一般民众的通话费去填补呆帐黑洞,最终受害的还是一般民众。
对于众多学生遭诈骗一案,电信主管机关NCC则推说,电信佣金是商业行为无从管起,且学生们已是成年人,若是被人盗办门号,NCC自会协助处理,但若是自己为了获利而亲签办门号,则该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全案交由警方调查,一切依法行事。
2年前立法委员李昆泽针对「门号换现金」的诈骗手法,向NCC提出质询,当时的主委石世豪承诺会与刑事警察局及电信业者研商,如何打击这种犯罪型态,但时至今日,NCC还是拿不出办法,以致仍有学子受害,主管机关应尽速提出对策,别再让广大的民众成为躺在砧板上待宰的肥羊。
多所大专院校学生因误信同校学长所言遭诈骗,学生们身上背了多支门号而必须负担高额通话费。律师宋重和表示,学生很难被当作诈欺共犯,刑事责任可免,但民事责任则难以解套,因电信公司有权要求学生给付电话费,只能期望消保官介入协调,看是否在金额上能有所减免。
更多镜周刊报导【诈骗进校园】通讯行不说的秘密 佣金制度成诈骗温床【诈骗进校园】想贴补家用遭骗 大学生苦揹6位数电信债【诈骗进校园】门号换陷阱 电信诈骗层出不穷【诈骗进校园】电信诈骗不想管 NCC踢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