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投资人一碰 就卷入冷血的金融结构中…
文/金丽萍
最近,金融市场极不平静,兆丰案、乐升事件、TRF风波……,再一次牵扯出政府的角色扮演,我们需要一个无为政府,还是保母政府,各方论辩不断,但肯定的是:百姓绝不乐见一个没事找事管、有事闪躲,永远只选择「管一半」(Taking the easy way out)的政府。
眼见TRF履约就要到期,人民币兑美元续贬至6.7元,误踩TRF地雷的台商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到底谁该为TRF负责?这个以创新金融商品为名,包裹复杂的金融界赚钱结构,它所牵连的范围有多广?投资人该如何在通透明白整个结构运作的本质后,作出自主性的投资选择?
曾经担任银行理专教育训练的华信投顾分析师曾志翔认为,TRF事件与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推出的连动债,手法如出一辙,就是将不看好的产品设计包装出衍生性金融商品,推向市场;之前,美国也曾对黄金不看好,就夸张描绘中国大妈抢黄金的景况,结果造成许多人跟进抢黄金。之后,金价大跌,套牢一堆投资人;曾志翔指出,鉴诸以往,银行销售一般不熟悉、没听过的金融商品,不少在未来两年内,就会发现有状况。
曾志翔援引连动债为例说明。他表示,连动债就是包装一个远期债券让投资人感觉有利息可赚,约多了2~3%的利率,但背后却是连结一个银行不看好的产品,付高利是吸引投资人一并购买不看好的商品;银行与理专为了赚取高额佣金与手续费,将表面上赚钱,实际上,风险无限大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卖给客户。
美国设计衍生性商品的起心动念,再结合一座金融市场运作已久的结构,卷入其中的投资人,最后,总是很难全身而退。
理专不对你说的内幕
至于,理专推销这类商品利润有多好?曾经负责银行理专教育训练的曾志翔不讳言的表示,风险愈高的产品退佣越高,他语重心长的忠告投资人,一般人根本不应该去碰这一类不易了解的金融商品,把股票、基金等透明度相对高的标的做好,就够了,股票等产品,你可以自由选择进出,买卖任由自己决定。
反观TRF,投资人形同自己作庄,想卖也不能卖。曾志翔说明,TRF就是选择权,表面上,似乎是银行销售商品给投资人,但事实上,是投资人卖一个选择权给银行。
面对银行金融巨人,投资人像是随时可被吞噬的猎物,完全无力反击。
从签约开始,投资人就输了。曾志翔指出,投资人所签下一堆密密麻麻、看不懂的书面资料,都是保障银行,却让客户暴露在无法控制的风险中。举例而言,为什么投资人向银行买TRF却不能解约?曾志翔解释,其实是你卖了一个选择权给银行,银行觉得有亏损时可提早解约,但你有亏损就不能解约,因为权利在它身上。
这一波TRF受灾户,不乏上市柜公司。曾志翔认为,上市柜公司若因TRF受亏损,财务长逃不了责任,总不能说自己不懂,让股东蒙受这么大的损失;除了银行、金管会,曾志翔表示,央行也有检讨的空间,因为,外币商品牵涉到汇率,有异常现象,岂能坐视?政府 该管的就要管
TRF死结,究竟该如何打开?曾志翔认为,政府一定要出面。因为,银行与投资人所签定的合约,一开始就不平等,但客户已签字,如果,政府不出面,两造就只能按着不合理的合约走;一如买屋,一年内房子有状况,房仲也有责任;再如劳资纠纷,员工也签了许多不平等的合约;但不管是雇佣契约或定型化契约,如抵触背后的基本法源,就可视为无效契约。
虽然,投资理财不必因噎废食,但曾志翔提醒投资人,在进行任何投资决策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个问题:相对于本金投入,最多输多少?也要意识到:谁会操控这些事?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第844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财产权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