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茂迪董:台太阳能厂全会被并

周刊杨卓翰、林宏文

日光并下旺能,给台湾太阳能呐喊了很久的产业整并一线曙光。但是,这道曙光会不会来得太晚?为什么台湾太阳能大老左元淮,对台湾太阳能产业如此悲观?甚至预测台厂会在两岸的产业整并浪潮中灭顶?!

十一月二十一日,台湾太阳能电池龙头公司茂迪董事长左元淮刚从美国回到台湾。已经连下了好几天阴雨,连一点阳光都没有,而脚才踏下飞机,迎接左元淮回国的,也不是什么好消息。茂迪的竞争对手新日光刚宣布,将以二阶段买下台达集团的太阳能公司旺能,以年产量一.九GW(千兆瓦)挤下茂迪的一.五GW,成为台湾电池产能第一大的太阳能公司。

这桩震惊业界的购并案,可说是台湾太阳能产业等待许久的整并第一步。而市场又惊又喜的同时,大家也很好奇,茂迪,台湾太阳能产业的资优生,不久前才被大股东台积电宣布转为投资性持股,有失去「富爸爸」的可能性;如今又丢掉了龙头宝座,内忧外患的左元淮该怎么走?

不拚产能,讲的是获利模式整并无可避免

老实讲,(新日光和旺能合并)对茂迪有什么影响,就是比较丢脸。以前台湾第一大产能都是我们在讲,现在让他们给超越了。」左元淮在接受《今周刊》专访时笑着说。

茂迪从一九九九年跨入太阳能,成为台湾第一家电池公司,一向都以产能领先自豪。「但是,市场已经变了,」左元淮收起笑容:「这波太阳能的不景气是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现在已经不是拚产能、讲规模经济的时候了,重点是找到真正赚钱的获利模式。」

「无论如何,整并都是无可避免的。最后,台湾和中国,只会剩下两三家太阳能公司。」他说的没错,新日光财务许嘉成更认为,未来一到二年内,这件事就会发生。随着两岸太阳能公司的互动越来越频繁,「我知道现在有好几家公司在谈,」左元淮说。「以我的观点,未来大概也只有中国的厂商可以存活,台湾??,应该都被并掉了。」

然后,这位太阳能大老竟用一种迎接结局态度说出下面的话:「我们当然希望成为一个长久存在的公司,用茂迪这个名字??,我们从一九八一年成立到现在,股东也以身为台湾公司而骄傲,但是??」左元淮把话悬在半空中,然后苦笑了几声。窗外的阴雨持续着,而映入左元淮眼中的,是窗外的乌云,还是台湾太阳能产业的未来?

产能过剩、产品没有差异台厂并台厂没意义

「台湾太阳能有一个问题:大家都是做电池,大家都亏钱。合并后,产能愈大就赔愈多钱,那就没什么意义。」左元淮点出台湾产业的弊病

综观台湾太阳能产业,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公司都聚集在「微笑曲线」的最中间,也就是获利最少的电池、模组中游,而上游的材料、下游的系统等获利较高的区块,公司却很少。而更糟的是,现在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正严重过剩,产能足足比需求多了一倍。

「如果台厂合并可以增加获利潜力,是好事,但是现在还没有真的发生。」因为,相较于全球产量,台湾的产能还是过于集中在电池,而且也达不到规模经济。「拿台积电来说,全球晶圆代工有五成以上的产能都在它这里,而技术又超越竞争对手,所以它有规模经济,可以呼风唤雨。」左元淮接着说:「但是太阳能是台湾『四大惨业』里面最弱、产能唯一输给大陆的。」

新日光董事长林坤禧虽然认为,合并后的新公司在生产、研发成本都能够降低,但不论是茂迪还是合并后的新日光,在全球产量都只占不到三%。「所以要达到有影响力、有议价能力的规模经济,很困难。」左元淮说。反观中国很多厂商,例如保利协鑫矽晶圆产能就有八GW。「这才叫作呼风唤雨!跟它们比,我们还差得远。」左元淮感叹。

台湾比不过中国的规模经济,在品质上也没有特别突出。「我们的转换效率、在品质上是比人家好一点,但没有好到有差异化出现。」一名太阳能业者就指出:「现在电池价钱跌到这个地步,中国比你少一个pitch(○.二%转换效率),你的是一八%,别人是一七.八%,对客户根本没差,还是用价钱来跟你杀价。」…【全文请见今周刊832期 】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