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揭开国营事业四大弊病

图、文/今周刊林益世事件让「国营事业浪费、没有效率以及人谋不臧的贪污舞弊」旧记忆又重新被唤起,不管蓝绿哪一党执政国营企业的问题一直未改善,声望低落的马总统,如果真想追求「历史定位」,改革国营事业将是他「扳回一城」的最后机会。

/撰文/张静文叶扬甲郑淳予行政院前秘书长林益世遭爆料,向中钢下游商地公司索贿未遂,地勇因而遭断料,林益世涉贪风暴,越演越烈,中钢角色饱受质疑,社会也发出改革国营事业的声音。

「国营事业一直担负有重要的政治任务,需要积极配合执政党的政策与施政,这一点不管蓝营或是绿营,哪一党执政时都一样!」一位曾经在国营事业位居高职,现已转为民间企业「董」字辈经营者,一语道破「国营事业」在现行政治体制下所扮演的微妙、尴尬且怪异的角色。

最明显的就是这次大选后,马政府宣布油电双涨,有官员私下就说「为了要赢得大选,选前油电冻涨十六个月,难道不就是今天油电必须双涨的最主要原因吗?」显然政策或是政治人物过度干预国营事业的经营,是国营事业经营绩效不彰的重要因素。

弊病一 政策干预影响经营绩效

近日引起轩然大波的中钢,过去几年钢铁景气大好时,很多下游厂商争着抢货,所以买卖中钢钢品额度,一来一往之间,往往每吨利润高达三千元以上。立委罗淑蕾说,很多业者为了拿到额度,纷纷透过民代「施压」、「关说」,这样的传闻在业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但中钢其实已经民营化,目前官股持股已经降至二一%,为何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在十一席董事中,中钢的最大股东经济部占三席,其余八席则由中钢转投资公司指派代表。

换言之,官股握有更换中钢董事长高阶主管的权力,因此对于来自党政高层的「指示」,中钢内部必须照办。以这次林益世事件来看,连一个「炉渣」的分配都可以衍生这样庞大的利益,更别说中钢或是旗下一○三家子公司要投资、购并什么公司,可能都需要上级「点头」才算数

其中二○○九年中钢旗下中鸿有一笔与安锋集团旗下振安钢铁的购并交易,就让一般投资人「看不太懂中钢到底看上振安钢铁哪一点,愿意用这样的高价购并它?」

振安钢铁是曾叱咤港都的安锋集团朱安雄吴德美创办的公司,朱氏夫妇二人靠著白手起家,一度集政商势力于一身,权倾一时。直到九八年亚洲金融风暴,安锋集团经营急转直下,负债高达三五六亿元;加上集团资金往来复杂,财务体质早已羸弱不堪,朱氏夫妇更因涉嫌掏空而被求处刑期。

到了○三年高雄市议长贿选案三审定谳有罪,朱安雄逃亡海外,○九年初,振安钢铁歇业,随后面临法拍,被中钢旗下中鸿子公司鸿立取得,朱氏夫妇携手创建的政商王国终至瓦解。

依当时振安的主要营业项目及财务状况而言,并不特别吸引买家注意,而中鸿却愿以四十五.九亿元取得振安法拍资产;若加上○七年中鸿接手振安债权付出的二十二.二亿元,共六十八亿元,总金额占中鸿○九年实收资本额四○%。

由于中鸿付出的金额很庞大,加上振安卖相其实不美,让外界对此购并案多所联想,甚至业界人士也质疑背后恐有「大老板」指使。

不过,据中鸿内部人员表示,追求综效以及上下游整合,是购并振安的最主要理由。事实上,当时外界对这桩合并案所能创造的效益颇为看好,但事后回首,鸿立(振安后来并入鸿立)获利却远不如预期。

一位专业人士认为,国内平板钢除非是一贯化厂,不然竞争力都不强,主要原因就在於单轧厂技术层级不高,获利受制景气影响。

从中鸿○五年至○八年EPS(每股税后纯益)大起大落的情形即不难理解,当年中钢集团购并前,相信不至于未评估,一位中钢卸任董座就说,在他担任董事长任内,一直面临有民代要求中钢必须购并振安的压力,显然当年购并案背后的原因并不单纯。弊病二 转投资事业衍生图利争议

半民营的中钢问题不少,一年总预算共一兆六千多亿元(相当于国家的总预算)的台电、中油,背后利益更为庞大。其中台电与众多民营电厂之间的购电利益纠葛,则是国营事业衍生出的另一种面貌。

立委林佳龙就说,目前台电对外购电存在三种相当不合理的现象,包括向本身转投资的民营电厂溢价购电、向民营电厂超量购电,甚至汽电共生厂向台电「买低卖高」等,他呼吁各界应注意「台电与民营电厂间不能说的秘密」。

怎么说「买低卖高」?林佳龙表示,汽电共生都是民间一般生产事业(石化、造纸)附带产生,是用蒸汽回收来发电,再进一步回收发电自用,而用不完的电就转卖给台电;但是汽电共生业者利用「尖峰离峰」时段「电价不同」,将电「买低卖高」给台电赚取暴利。

汽电共生业者把一天分成三班制,用电尖峰时刻,台电的电价高,就降低营运量,然后再把自己所产生的电,大约九成都卖回给台电,赚取高额获利。

晚上离峰时刻,向台电购电便宜,公司再采取加班制大量赶工,向台电买便宜的电来从事公司营运,从中赚取利益,林佳龙认为此举有联合掏空台电的嫌疑。且台汽电、台化新港厂、大园汽电、华亚汽电、长春石化、荣成纸业等六家汽电共生业者于尖峰时间的发电量,几乎超过九成都卖回给台电,情况相当不寻常。…【全文请见今周刊812期 】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

【精选热门文章】话多不是病 多起来要人命

►►►更多好看内容都在《ETtoday新闻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