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日圆「安倍区间」对台利大于弊

图、文/今周刊

台湾每年要从日本进口台币一‧二兆元的电子材料化学品日圆贬值对台商反而是利多,不过,若日圆跌破百元大关,对与日本竞争的台湾企业品牌都将是大灾难,长期来看,台湾提升产业竞争力已是刻不容缓。

日圆贬值到底带来何种影响?尤其是对台湾企业的冲击,更是许多人关心的重点。直觉联想,当安倍晋三强势要求日圆贬值以强化出口,同为出口导向经济的台湾,竞争力似乎将受威胁。

不过,由于台湾与日本产业结构有合作也有竞争,受惠与受害业者均有,影响并非如此单一化

对进口产业来说可提升竞争力

首先,如果把分析视野综观台湾整体经济,则至少在短期之内,应不必过度担忧日圆贬值的效应。

日本是台湾最大的贸易进口国,台湾每年要从日本进口将近四百亿美元(约一.二兆元新台币)的电子业材料及化学品。因此,日圆贬值虽然给了台湾出口产业不小压力,但对进口产业却很有帮助,可提升产业竞争力。日圆比起两个月前,已经贬值超过一○%,这也代表需要购买日本工具机零组件的企业成本减少了一○%。

所以,对进口产业来说,日圆贬值造成的台币购买力相对上升,无疑是台湾业者的一大助力。至于出口产业部分,由于台湾主要出口是半导体代工零组件,而日本则是以汽车、消费性电子产品为主,所以直接重叠的产业比较小,在此之下,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吴中书就指出:「日圆贬值对台湾的总体影响,应该是『利大于弊』。」

太阳能塑化石英元件冲击大

不过,日圆贬值,必然会对部分与日本有直接竞争的国内产业造成影响,例如太阳能、塑化与石英元件及印刷电路板(PCB)产业等。

一名太阳能电池业者指出:「因为台湾的(生产)成本比日本低,而且结算多用美元,现在看来影响还不大。但如果日圆继续贬下去,例如到一美元兑一百日圆时,的确有可能排挤一部分订单。」

此外,安倍在推动日圆贬值的政策时,日本也将改变过去二十年,日商借着强势货币投资海外的态势,例如在台湾寻找委外代工或到东南亚等地设厂策略。如果日圆长期维持弱势,对于台湾在PCB、软板等订单的采购,也有可能因此减少。

若用宏观的角度分析,自从一九八五年广场协定后,日圆兑美元大幅升值,这让日本企业可以拿着购买力增强的日圆向国外投资,日商则是加速委外生产,最后造成日本产业被迫外移,随之进入萧条。

如今,当安倍政府要扭转过去这一条导致产业外移的路线,自然而然,日商向外寻求代工的策略或许也将转变。

换言之,日圆贬值若是长期趋势,那么,国内产业固然能在短期之内先享受「进口物价压低」的优势,但就中期而言,当日本开始重新调整委外代工策略,仰赖日本代工订单的台湾相关业者就要开始面临挑战。

例如台湾的液晶电视面板,有六至七成是帮日系的品牌代工。如果日圆长期贬值,台厂代工的成本优势不再,索尼(SONY)等大厂的代工策略是否会转向,就是日圆一旦「超贬」之后的台湾产业隐忧之一。

台湾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就长期而言,安倍晋三发动日圆贬值战略,其实也将考验台湾对于产业升级转型的成败与否。

原因在于,未来若日圆真的走向长期超贬的极端路线,当日本货与台湾货在海外市场狭路相逢时,台湾货的价格优势降低,「就必须得要靠品质拚胜负了。」大和证券董事总经理汪怡岳说。

举例:「日圆贬值后,虽然宏达电向日本进口的成本下降了,生产成本可能降低一些,但别忘了,索尼才是日圆贬值最大的受益者,受惠日圆贬值,售价必将压低。在老外消费者面前,这时,比的就是品牌力与产品力了。」

无论如何,短期汇率的波动影响,不能视为台湾产业真正的竞争力,真正关键的是,台湾如何在安倍政权要提升日本产业竞争力之际,提升自己真正的附加价值,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编按:本文摘自1月2日出刊之《今周刊》837期封面故事「日圆若守『安倍区间』对台利大于弊」,同期内容除本文外,并有「老首相的新盘算」、「安倍经济学目标引发国内论战」、「日圆贬值 五大受惠、三大受害族群出列」等系列报导,更多内容请参阅837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837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