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克的《呐喊》在褪色! 百年画作照X光分析…「硫化镉」竟是元凶

Edvard Munch's The Scream could be saved as researchers identify source of damagehttps://t.co/PofBeNEb2o

记者黄心瑀/综合报导

挪威艺术家爱德华孟克(Edvard Munch)的《呐喊》是20世纪的知名画作,不过因为作品长期暴露在高湿度环境当中,导致颜料变质、氧化,现在很也可能面临画作褪色的情况发生,让大家十分的担忧。

孟克在1910年创作《呐喊》这幅画作,并被保存在挪威奥斯陆的孟克博物馆当中,因为其被解释为焦虑和精神痛苦的最佳代表,成为现在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不过随着时间的过去,画作上的颜色似乎不如以往鲜亮,一个国际团队使用了X光技术分析了画作上的微型薄片,试图找出让画作一点一点消逝原因

原本许多人认为,光线是让《呐喊》逐渐褪色的罪魁祸首,所以时常将作品保存在黑暗中,更因此减少名作展出的机会,但这个团队在经过分析发现,画作上的原始颜料中存有「硫化镉」,这个化合物会在高湿度的条件下被氧化并褪色。

义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人员Letizia Monico表示,利用作品的微型薄片,团队分析出画作逐渐退色的主因即是水分,光对于画上的颜料影响非常的小。据悉,《呐喊》1910年版本曾在2004年时于孟克博物馆遭到盗窃,并在2006年时寻回,从那时起这幅画作几乎就没有再被拿出来展览,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弱光、湿度受控制的保护区域内。

报导中指出,1910版本的《呐喊》图画中,带有夕阳天空人物脖子上的颜色,都褪为白色,另外在湖中还有不明的颜料碎片正在剥落。研究指出,氯化物在高湿度的条件下(相对湿度为95%),原本黄色的硫化镉会变成白色的硫酸镉,即使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种作用也会发生。

研究团队建议,为了能在博物馆长期展示《呐喊》画作,馆内的最大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45%,同时因为画上颜料在光线的照射下不会变色,所以往后参观的人可以不必在近乎黑暗的地方进行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