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恼人 奇美医「生理回馈骨盆底肌训练」
奇美医学中心妇产部妇女泌尿科主任吴铭斌教授协助妇女改善尿失禁。(曹婷婷摄)
36岁林小姐3年前剖腹产后,开始饱受尿失禁困扰,自行练习骨盆底肌运动(即凯格尔运动)改善或治疗尿失禁,但漏尿情况不但没有改善,甚至还发生阴道有突出物(膀胱膨出)状况;直到去年底至奇美医学中心妇产部妇女泌尿科就医,确诊为应力性尿失禁,利用「生理回馈骨盆底肌训练」治療,不仅尿失禁问题渐渐改善,也提高生活品质。
2020大选打得火热,妇女生育议题也被拿来炒作,妇女先天背负孕育下一代的天职,但生育喜悦迎来新生命却也同时带來扰人并发症,例如尿失禁、骨盆松弛(子宫、膀胱及直肠膨出)及产后性功能障碍等。奇美医学中心妇产部妇女泌尿科主任吴铭斌教授指出,以林小姐为例,虽是接受剖腹产,但却因为产程过长,产道及骨盆底肌造成伤害,而骨盆底肌伤害一旦造成,就无法随着时间自然改善。
依文献报告,妇女孕中及产后尿失禁平均约为41%,且随周数增加而增加,如在怀孕中或产后加以训练骨盆底肌运动(或称为凯格尔运动)改善尿失禁,可望改善3成,但如果妇女未经教导自行练习骨盆底肌运动的话,没有做正确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更多运动伤害,林小姐自行尝试运动却发生阴道有突出物(膀胱膨出),就是因为不正常用力腹压,把膀胱给硬挤出来了。
一般而言,怀孕36周是尿失禁最高峰,一直会持续到产后1个月,尤其高龄产妇及怀孕前期(小于12周)就发生尿失禁症状的妇女,就容易发生产后尿失禁。根据挪威报导,初产妇与经产妇尿失禁有所不同,各约为31%与42%,而产后自然恢复情况下,产后尿失禁改善比率不多,由产前约42%至产后8周仍高达38%,仅降低4%。也就是孕期及产后尿失禁现想像并不会随时间而自然改善。据统计,许多产后尿失禁妇女随年龄增加,尿失禁情况会趋于明显,积极治疗是必要的。
吴铭斌指出, 虽然骨盆底肌运动的确可用来预防及治疗尿失禁,同时也可促进夫妻性生活愉悦,但骨盆底肌运动需使用到提肛肌中的「耻骨尾肌」收缩,一般而言,骨盆底肌不如上臂或下肢等一般骨骼肌,不易有明显的动作或感觉,所以一般妇女较难正确做好。
他建议利用「生理回馈」来协助产妇正确执行骨盆底肌训练,也就是利用电脑荧幕影像来让妇女知道并感觉自己的骨盆底肌位置及功能,在训练妇女做骨盆底肌肉运动时,护理技术员将使用特殊设计的感应器侦测妇女骨盆底肌收缩:其中一组感应贴片贴在外阴部皮肤,侦测骨盆底肌肉收缩;另一组感应贴片贴在下腹皮肤,侦测腹肌有无不当用力。
医师、护理技术员及妇女本身皆可借此清楚骨盆底肌运动是否做正确,并评估是否进步。「生理回馈骨盆底肌训练」比单独骨盆底肌运动的疗效相比,对于尿失禁发生次数及下泌尿道症状生活品质提高等,治疗效果可再向上提升25%的进步(14%~34%之间)。除了生理回馈骨盆底肌训练療法,还有雌激素贺尔蒙补充療法、三环抗忧郁剂等药物治療,或借由不同频率电刺激或磁波椅等都可改善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