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是什麼?毒物專家揭中毒症狀 食藥署:兩食物易繁殖靠1招預防
卫福部食药署署长吴秀梅说明,米酵菌酸易在富含高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 示意图/Canva
台北市的素食餐厅「宝林茶室」日前爆发严重的食物中毒,据卫福部疾管署统计,迄今累积通报数有18例,其中2人死亡、5人重症住加护病房,1人在一般病房,返家休养后有10人。
卫福部在3月28日晚间8时30分临时举行记者会,以下为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最新的说明。
米酵菌酸惹的祸!台湾首例
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表示,在其中一例的死者解剖后,检体采样到「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后续也会陆续检验其他个案的检体,「是不是大家都是这个问题?」他也强调,「这不是最后结果,还是要依检察官的综合判断,才会做一并的发布。」
对于「米酵菌酸」,王必胜说这在台湾是第一次发生,但在国外是有案例的;台大毒理学研究所教授姜志刚表示,米酵菌酸是来自于特殊的箘(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简称BG),通称椰毒假单胞菌,可与植物和真菌共生。
米酵菌酸会让身体失去能量
之所以米酵菌酸有那么强的毒性,姜志刚说,一颗细胞运作要有适当能量,而身体内有细胞发电厂之称的粒线体,粒线体的组成相当复杂,其酸化过程要产生必要能量合成三磷酸腺苷(ATP)。
米酵菌酸致死率超过30%
ATP简单来说就是能量交换的硬币,身体也才能运作,而米酵菌酸就像是要把ATP打出来的帮浦。造成的结果就是,身体失去了能量,所有器官也会因耗氧而到损伤,最严重会有肝脏衰竭、代谢性的酸中毒,心脏脑部都会瘫痪,死亡率约30%~100%。米酵菌酸的半衰期为102小时。
米酵菌酸易在椰子、玉米中繁殖
米酵菌酸如何进入食品?卫福部食药署署长吴秀梅说明,该菌易在富含高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别是椰子和玉米,在摄氏温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环境中,会迅速增值,产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吴秀梅说,米酵菌酸会影响肝脏和肾脏,引起包括精神不振、头晕、嗜睡、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食用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可能会危及生命。
食药署呼吁国人,米酵菌酸不会因洗涤或烹饪而被破坏,因此预防是关键,「请消费者不要食用长期存放于不当环境淀粉发酵食品」。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