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拜「神人」反映印度底层心理:对传统宗教失望
▲「真神宫」领袖:「神人」辛格沦为阶下囚。(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外媒报导,印度中央调查局特别法庭周一(28日)下午对被控强暴两名女信徒的宗教组织「真神宫」领袖辛格宣判量刑:判处10年有期徒刑。
不过,10年徒刑是两案的 个别刑期,不能同时执行,因此辛格总共要坐牢20年的牢!据了解,此案宣判时,为防止骚乱再起,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邦等地大批防暴员警高度戒备。
英国广播公司(BBC)驻印度记者比斯沃斯称,长期以来,印度社会需要某种领袖的存在。印度人曾痴迷风靡全球的「灵修」大师玛哈礼希․马赫什․优济(Maharishi Mahesh Yogi),就连1960年代超级乐团「披头四」都曾到印度找他寻求精神救赎。
对大众来说,无论贫富,都有他们崇拜的宗教大师(Guru)或领袖。这些「大师」各有所长,例如印度最著名的女性「大师」玛塔․阿玛里坦达玛依,她透过拥抱他人作为一种祝福和治疗。
当政客向他们寻求建议和争取信徒选票时,这些「大师」的影响力就会发挥作用。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就经常去咨询瑜伽大师狄伦德拉․婆罗马恰里。
许多「大师」也是成功的企业家,拥有庞大的商业帝国。他们开办学校、大学和医院。「大师们」同样相信「企业社会责任」,他们为干旱的村庄提供饮用水,为囚犯和吸毒者开设康复专案,组织捐血,为贫困儿童开办学校。
然而另一方面,被称为「神人」的这些宗教领袖,也经常被指控谋杀、性侵、贩卖人口、性虐待和欺诈。尽管如此,这些「大师」仍然深受忠实信徒的受戴。
在社会学家看来,这背后还有一些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首先,在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国家里,充斥着野心、挫败感和困惑,对怀有不确定感的大众来说,「大师们」就像安慰剂。
其次,大多数印度人相信法术、神迹和信仰的治愈效果。 社会学家古普塔说,印度教比其他宗教更依赖于法术和神迹,因为印度教没有经书和团契来让信众交流。
第三,印度社会学家希夫认为,人们追捧像辛格这样的「大师」,也是因为他们对主流政治和宗教感到无比失望。他们觉得在这个日益不平等的世界里,政治家和神职人员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为此,他们不得不求助于非传统宗教的领袖和巫师。
比斯沃斯认为,「大师」及其宗教团体的崛起也告诉世人,印度的分裂和阶级划分是多么严重,正是一个分裂的社会才造就这样的「大师」。辛格的绝大部分信徒都是社会地位低下、低种姓的贫民, 尽管他的核心信众群体也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