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观点-酱缸无人才,圈外出天才!

一八六五年四月十四日,是耶稣受难日。当天晚上在和妻子及友人福德剧院看戏时,林肯遇刺,翌日凌晨死亡。林肯死亡到今天已经一四八年。

一个重要人物的死亡,在他走进历史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符号,永远被人追忆,也永远会被后人重新解释,去寻找新的启示。而二○一三年就是个林肯年。今年史匹柏拍摄了大片《林肯传》,要重现林肯的伟大。而无独有偶的,乃是领导学在重新解释林肯时,也找到了一个崭新的观点,那就是治乱世可能要靠非主流的「圈外人」(Outsider)。

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他的学识都靠自修苦读。他的从政也极不顺利,只干过一任众议员,参加参议员竞选也告失败。他身高六呎四吋,额高脸长皮绉手粗,声音也粗砺,被人形容像个大猩猩。他论出身、学识及长相,都不是个上得了台面的政治领导人物。除了条件不佳外,他一八六○年选总统也几乎是捡来的。他在共和党初选时,对手有长得漂亮英俊的参议员锡渥(William Seward)以及干练的蔡斯(Salman Chase)。初选的第一次投票时,林肯远远落后给锡渥,到了第三次投票,林肯才反败为胜,成为共和党的提名候选人

而他大选也是命好,当时民主党为了奴隶及南方独立的问题而严重分歧,一共有三人参选,林肯得票一八六六九五二票,其他三人合得二六一五三一七票,林肯只是以相对多数而当选,乃是绝对少数的弱势总统。当时南北对立严重,他这个圈外人总统到底能撑多久,没有人敢乐观。

但林肯这个圈外人总统的确了不起,也就在于他的圈外人身分使他特别有胆识,一八六一年南方的南卡罗莱纳州率先宣布脱离美国联邦,联邦在南方有个萨姆特堡基地,形同陷入绝境。林肯政府手下每个人都主张自动撤退,但林肯深信如果联邦政府软弱,则国家的危难必然无法收拾,于是他独排众议,要求驰援,于是一八六一年四月十二日南方军队炮击萨姆特堡,正因南北战争第一枪是南方开的火,所以林肯遂取得了南北内战正当性,他是在打一场拯救国家、拯救民主的战争,而不是在打一场北方侵略南方的战争。他这个圈外人总统的胆识,如果换了别的圈内人必不可能。

林肯由于是个圈外人,他没有太多党羽亲信,因此他必须时时都走到第一线,这也形成了林肯最大的风格不同,他必须紧紧面对问题,做重要的谈话,来说服国民,凝聚共识。乱世的领袖已没有推卸责任的空间。林肯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历史性的演讲、历史性的开创,其实都来自他那种圈外人的本质,以及他和时代对话所产生的智慧与远见。林肯曾说过:「高飞人才蔑视一切平庸的道路。」圈外人就是高高飞翔天才

因此,哈佛管理学院教授穆孔达(Gautam Mukunda)最近写了一本新书《绝对必要》,他在书中指出领导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被筛子筛过的」(Filtered),一种是「没有被筛子筛过的」。

被筛过的指那种出身于体制,对体制的规则与行为模式已千锤百炼,用柏杨理念来说,这种被筛子筛过的,等于是出身于那个大酱缸,他们会对什么事做出什么反应,都有固定的公式,一点也不会使人意外,这种人就是「圈内人」,那种没有被筛子筛过的,则是「圈外人」。穆孔达教授和别的学者指出,一个公司组织,甚至一个国家,如果正处于顺境,怎么搞都不会出错,这时候当然以圈内人当家较好,圈内人懂得萧规曹随,不去惹麻烦,但若碰到了危机时刻,必须求变能变,圈外人就比圈内人适合。

最近《经济学人》杂志的「熊彼得专栏」里就指出,近年来许多公司都开始用圈外人,许多圈外人也的确能使公司脱胎换骨。圈外人不一定都好,但要真改革,酱缸人才大概是不行的,像英国都已从加拿大去找央行总裁。由林肯的启示,一个政府只是酱缸人选换来换去,而不能找圈外人来大改革,注定也是闹剧一场!(作者为文化评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