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韩学者:中国3600年前古货币上有韩字
南韩一位学者近日表示,在中国古代货币上疑似发现韩字,这可能是3000多年前在辽西一代的孤竹国铸造,据此推测,韩字至少从3000年以前开始使用。
《韩联社》2日报导,周易研究家李赞九(音译)博士在新的著作《钱》中表示,中国古代货币尖首刀上发现了疑似为韩字的两个字,其中有一个字意为钱。(图/取自中评社)
他说,中国古代货币研究家李佐贤的著作《续泉汇》、中国的《燕下都东周货币聚珍》和《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篇》都收录了刻有韩字的尖首刀拓本。
李赞九指出,李佐贤和吴良宝等中国学者将上述两个字归类为未知文字,「若这不是汉字,应将其视为韩字。」他推测,刻有韩字的尖首刀可能由3600多年前在辽西一代建立的檀君朝鲜诸侯国之一——孤竹国铸造。
李赞九说,朝鲜半岛独立运动家申采浩认为,孤竹国人是曾居住在朝鲜半岛的居民。高丽朝的史书《三国遗事》记载,高句丽是继承孤竹国传统的国家,据此推测,韩字至少从3000年以前开始在孤竹国一带使用。
「这个观点违反了关于南韩文字的正统历史观点。」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石源华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南韩现行文字产生于世宗大王时期,距今只有几百年,世宗大王之前使用的官方文字都是汉字,只是读音与汉语不同,该结论有历史文献证明,而且南韩的历史教科书也是如此讲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