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鲜师「锤」出艺品 惊艳世界
王克震工作照。
求学时期。
因在求学期间迷恋手工敲打金属发出的锤音,他一锤子「敲」开了金属工艺的大门,敲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金工大奖。他「白手起家」让冷门专业金属工艺在高校生根发芽。他就是南京艺术学院设计系讲师王克震。大学老师、手工匠人、艺术家、策展人……如今拥有多重身分的他,希望用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对器物感兴趣,引发人们的审美和哲学思考。
王克震的工作室位于南京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内,产业园所在地为李鸿章兴建的金陵制造局旧址。走进工作室,看到四五个学生正在敲敲打打,各种工具撞击好不热闹,声音虽大但不刺耳。
基本工具上百把锤子
王克震介绍:「开这么一间工作室,也是为了让想学习金工的学生多个去处,因为这个专业的很多想法,很难在家自己实现。」
王克震是南京艺术学院金属工艺专业的授课老师,目前国内也只有寥寥几所大学开设了此专业。「金属工艺是跟金属材料相关的一种手工艺门类,小到一个首饰,大到一个器皿或者器物,基本都要通过人用手工完成,这就有别于工业化的金属工艺。」作为如此冷门专业的老师,王克震称金属工艺原先在各大院校是一片空白,2005年,他「白手起家」让金属工艺专业在南艺生根发芽。
王克震指着架子上的上百把锤子说,这就是金属工艺专业所需的工具,全套有300多件,造价将近20万人民币。「这里只有部分工具,南艺有完整的一套工具。」
王克震197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95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装饰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的头4年,王克震在电视台剪过片子、在广告公司拍过广告、开过酒吧、当过驻唱。「玩也玩过了,钱也挣了,我想是不是该换种生活方式了。」于是2003年他远赴英国伯明罕艺术学院攻读视觉传达硕士专业。也是在此期间,他与金属工艺有了不解之缘。
握锻锤迷上金属艺术
上了半个月的课,有一天他路过珠宝学员的工作坊,听到里面铛铛铛的声音,走进去一看,几百种工具陈列在墙上,学生们都在敲敲打打,他一下就被吸引了,「这算是冥冥之中的召唤吧,我一直特别喜欢阳刚的、有男子气概的东西,小时候看《世说新语》,读到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觉得他在树下打铁太酷了。」随后,王克震就转了金属工艺专业。「你用笔写东西,和我用锤子做东西,本质是一样的,只是传达思想的媒介不同而已。我能做一个物件,上面有我劳动过的痕迹,它能永久留存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自从第一次握起锻锤开始,王克震就再也没有偏离自己所挚爱的金属艺术。
王克震把自己的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拿去使用,它成为了用具;另外一种像《米器》一样是他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表达,「这样的作品就是我留在世界上的一点点痕迹而已。」
王克震说,一件作品的锤炼是不计其数的,一个银壶,可能需要敲20万锤左右,大一点的物件就要上百万锤。「在金属工艺门类中,锻打是最吸引我的。它富含节奏感和控制感,我在许多作品中都用到直接锻打,在锻打过程中,糅入类似素描的手法,在作品的表面锻刻出我对于形态的思考以及对于空间的思辨。」
王克震的作品《米器》由数千粒手工打造的纯银大米相互熔接,最终形成了碗的形式。
作品被英国美馆收藏
「每一粒『米』都是纯银的,一颗颗手工锉出来,再打磨、焊接,最后成型。」2016年,该作品在中国当代首饰展「它山」中亮相,该展览在英国国家手工艺与设计中心举办,王克震是该展览的策展人之一。
「这是中国当代首饰第一次在欧洲亮相,欧洲人对我的作品是既陌生又熟悉,《米器》这个作品太中国了,像个锅巴一样,他们没有见过,但西方人认为他们能读懂。」《米器》之后被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美术馆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