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后悔!急拚年金改革4目标 蔡英文千字致词全文
「总统府国家年金改革委员会」23日召开第一次委员会议,总统蔡英文亲自出席并颁发委员聘书,她强调,年金制度的改革,已经急迫到「现在不做,马上就会后悔」,而她推行的年金改革是采取「由下而上、扩大参与」的原则,建立国家年金改革委员会的对话平台,让社会各界都能够透过代表,阐述意见。
▲蔡英文出席年金改革委员会。(图/翻拍自Youtube)
蔡英文表示,年金改革委员会有4大目标,包括第一,在制度设计上,必须要兼顾财务稳健与人民的负担能力;第二,在合理的给付水准之下,要照顾弱势者的经济安全;第三,为了社会团结,避免分化,我们要缩小因职业别所产生的差距;第四,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务必要做到民主原则以及资讯透明公开。
国家年金改革委员会召集人陈建仁副总统、副召集人林万亿政委,以及各位委员,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年金改革委员会,第一次的委员会议,所以我特别来这里跟大家致意,同时也要向社会报告,新政府的年金制度改革会议,今天正式揭开序幕了。从各项调查都可以发现,年金制度是台湾人民最关心的议题。受到人口和产业结构改变的冲击,我们的年金制度正面临破产的危机。许多民众忧心自己退休后的经济安全,因此人心惶惶。改革年金,已经是当前最迫切的议题。我说过,我们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政府。现在,我们就要来解决年金的问题。有些改革,是「现在不做,以后会后悔」;不过,年金制度的改革,已经急迫到「现在不做,马上就会后悔」。台湾年金制度的问题由来已久,过去缺乏稳健的财务设计,因此,当面对人口老化跟少子化的挑战时候,就让我们的年金制度,出现入不敷出、濒临破产的巨大潜藏债务问题。加上制度缺乏整体规划,让一样努力、对社会一样有贡献的国民,却因为不同的职业身分,产生了退休保障的落差。年金制度应该要让所有国民,都能得到基本的保障,而不是让辛苦工作一辈子的民众,还要担心年老的经济安全。这些问题,是因为过去的制度设计不够全面,导致财务不够稳健,以及各种职业别的差距。这是历史的包袱、制度的问题,并不是个人的问题。年金改革的目标,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让所有的高龄者,得到足够的社会安全保障。过去的政府,有好几次改革的尝试,不过都功败垂成,没有办法完成改革。我们检讨原因,认为年金制度的改革,牵涉到民众的权益,如果只是政府单方面的推动改变,很难成功。因此,这一次我们的年金改革,采取了「由下而上、扩大参与」的原则,建立国家年金改革委员会的对话平台,让社会各界都能够透过代表,阐述意见。在场的各位委员,也是在这个原则之下,透过不同职业别团体的推荐,以及逐一征求各界意见之后,所选出来的代表。我要感谢各位委员,各位接下这个工作,是因为感受到改革的迫切需要,因为各位的参与,我们推动改革的基础,才能更稳固。不过,我要强调,会议的过程要民主,改革的脚步要稳健,推动的方式也要渐进。但是,我们有责任,必须把握这个历史的契机,用最大的决心,为台湾完成能够永续发展的年金制度。为了确保改革成功,有几个原则与目标,是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第一,在制度设计上,必须要兼顾财务稳健与人民的负担能力。第二,在合理的给付水准之下,要照顾弱势者的经济安全。第三,为了社会团结,避免分化,我们要缩小因职业别所产生的差距。第四,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务必要做到民主原则以及资讯透明公开。这些原则,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改革之后的年金制度,能够稳定而永续,让年金制度成为社会安全网重要的一环,这样人心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团结。
今天在这里看到各位委员能够来参与这个会议,我非常的感激,也非常的期待。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为了下一代,我们有责任做得更多,也请大家支持改革,一起为守护台湾的未来,为了建立一个永续、公平、正义的年金制度来努力。
最后,我也要再一次的强调理想的年金改革必须符合正义的原则,追求平等时,也适度的包容差异。我要再一次的强调,让每一个人民的老年生活,经济上都可以安全无虞,让年金制度可以永续,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推动年金改革的目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