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罡》流浪地球的惊奇效应

挟着累积百年的技术、人才、资金等独一无二的产业链优势,好莱坞大片(blockbuster)1990年代起横扫全球,主宰绝大多数影迷口味,也让其他国家电影产业哀鸿遍野。但此一霸业最近开始遭逢挑战,最新的威胁竟是来自中国大陆一部国产贺岁片流浪地球》。

挑战好莱坞霸业

取材自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郭帆导演,《流浪地球》春节上档至今,大陆累积票房已超过40亿人民币,跃居陆国产片历年卖座第2名,仅次于《战狼2》。这样的市场成绩并非它展现对好莱坞大片威逼姿态的关键。事实上,它在北美至今不到390万美金票房,虽创下近5年大陆电影之最,但只是美国片的零头

《流浪地球》令人惊讶之处在于博得不错的影评,包括科技媒体The Verge、富比士等均认为,这是中国第一出真正成功的高品质科幻片。The Verge影评人指出,《流浪地球》并不仅止于特效,它的画面美学华丽、丰富且壮观。此外和美国科幻片相比,该片比较不凸显个人英雄主义,更强调群体合作,而且融入了华人根深蒂固的家庭文化

《流浪地球》目前在IMDb上获得7.6分评价,与美国科幻大片《星舰迷航记2:暗黑无界》(7.7分)势均力敌。部分民众对此不以为然,纷纷挑剔起《流浪地球》的叙事逻辑乃至片中所提到的科技违反科学知识。但从产业观察的角度来看,这类民众的负面评价毫无参考价值,因为依照同样标准去衡量好莱坞科幻大片,包括近年热卖的漫威宇宙、DC宇宙系列,都同样惨不忍睹,而这是娱乐取向商业电影普遍的宿命

《流浪地球》展现的文化产业价值在于:中国电影有审查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的包袱,导致整体产业创意与活力不足,缺乏多样类型产品海莱坞大片从《大白鲨》、《魔鬼终结者》一路发展到现在的漫威系列,即使部分制作与技术委托海外分工,但庞大的预算堆砌出无与伦比的特效,加上漫画大众文化题材累积百年,放眼全球找不到对手。

没想到大陆改革开放经济起飞,海量消费市场发挥弥补功效。如同The Verge等影评指出,美国影片为了进入大陆院线,必须某种程度与陆方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技术与知识逐渐移转,如今大陆已可拍出《流浪地球》,未来对美国Blockbuster的需求势必减少。

The Verge甚至语出惊人的指出,未来多个国家有能力拍摄自己的Blockbuster,最强烈的吸引力可能来自于最有特色、最具个性、最能说明其文化根源视角。碍于文化产业的定律:由于文化隔阂导致文化产品在外国市场接受度必然不如本国市场,也就是所谓「文化折扣」,The Verge预言的情况,短时间不会发生。

艺术电影亦须崛起

尤其让人遗憾的是,就算大陆未来能产制更多Blockbuster,但中国影业一日不能卸下意识形态枷锁,就很难像好莱坞一样生产出许多具有艺术高度的作者论电影,也无法形成健康良性生态。大陆业界即使能拍出科幻大片,但除非在艺术电影领域急起直追,否则无法获得真正的尊重。无论如何,《流浪地球》确实对好莱坞敲响了一记警钟,尽管只在商业领域,但比预期更早发生,也让外界对大陆电影的未来,产生更多想像与期待。

(作者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