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头不屑「这地方好无聊」 拒上幼儿园变成「独居公主」

孩子一定要上幼儿园吗?(图/示意图,翻摄自PAKUTASO网站)

文/焦糖绿玫瑰 caramelgreen

我善于独处、不喜欢应酬,甚至还有点怕吵、怕热闹,这样离群索居的个性,除了跟父亲肢体暴力有关,最大的关键,就是学龄前都与大人相处,很少与同龄孩子接触吧。

时候,我家里环境不错,父亲是全台走透透的知名补教名师,光凭他的收入,就足以养活一家八口在台北东区生活,也因为他在外面打拼教书,每次出现大都担任神灯巨人发礼物的角色,所以,对我的教养跟照顾责任,多落在爷爷母亲身上。

出身富贾之家的爷爷,是西元1919年出生,那个时候受教育的人不多,但他从小读私塾、长大后念教会学校,不只国学底子厚,英文也非常流利,因为母亲要打理家务,外加她长期忍受暴力,情绪不太稳定,所以教小孩也由爷爷包办。

爷爷对生活极有品味,吃好用好、从不亏待自己,我们不是上馆子,就是去超市、百货买舶来食品,他每天培养我各式各样的能力,举凡吟诗作对、练习写字教唱京剧苏三起解》,按照时令不同,还会有包饺子、写春联等等有趣活动。

那时候,我跟着爷爷,每天都有好玩的新花样,我们不去公园这种室外场地,只留在有空调的地方玩耍,看到其他的朋友,我不会想要亲近,反而觉得「他们好幼稚喔!」

约莫5岁,母亲可能是收到父亲的「指令」,带我去参观家附近的幼稚园(现在称幼儿园),还记得那间幼稚园有着小小的中庭,到了纱门,就看到有学生挤在一间小教室上课,老师试图表达友善,递过来一本昆虫图鉴,人小却带有一丝高傲公主病的我,当场不给大人面子,表明:「这什么地方嘛,好无聊,我不要来!」回家后,父亲认为:「这么小就去当兵(指群体生活),也挺可怜!」于是,我继续留在家里,直到小学的报到通知单寄来。

一升小学,这封闭式教育的负面效应开始发酵,我这温室里的花朵运动神经不好,讨厌晒太阳,对群体生活非常不适应,不喜欢与同龄朋友互动,宁愿去图书馆前面偷拔花,或是到围墙旁撕橡树皮,也不想主动交朋友,大都是等人家来跟我说话才会认识,十足的「小大人」。

知识学习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不复习也可以考满分,这其实是仗持着自己拥有很多技能小聪明,唯一有冲突的是,因为爷爷的教导,我已经会写国字了,要把这些铲掉,重新学习注音符号,是件超级辛苦的事。

我们家的教育很忽略「社交的重要性」,小学开始,虽然在学校有同学,但回到家,父亲怕女儿「被同学带坏」,于是长期干涉我交朋友,隔离我与外界的往来,这导致我在人群中,总是有种人在魂不在的超然疏离感,直到高中,加入社团才有所改变。

正因如此,我坚信「做人学历重要,有同侪才有进步!」当有了女儿,我常带她到小时候不去的公园与亲子馆,让她从小交同龄的朋友,尝试与他人打成一片,让她学习攀爬与跌倒,锻炼她的耐力体魄,甚至,找保母的时候,特意不选一对一,使她更有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

当然,如果透过共学系统等方式,孩子既有大人完整的陪伴,又有与同侪互动的时间,那是可以评估有没有必要上幼稚园,但,若只是单纯舍不得孩子太早离开羽翼,那我的例子能做为家长们的借镜

★ 我是不婚妈妈「焦糖绿玫瑰」,唱片线记者出身,现职专栏作家。从小在传统菁英教育之下成长,心思细腻敏感的我,如何边工作、边教养那精力旺盛的牡羊女儿DAHLIA呢?期待与您分享我的坚持:「焦糖绿玫瑰caramelgreen」粉丝团、「焦糖绿。玫瑰caramelgreen」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