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不凡家书 与导演黄惠侦的《日常对话》

图、文/ Harper's BAZAAR

入围本届金马最佳纪录片奖的《日常对话》,其实片名可以取得很有话题性或更利于宣传行销,但导演黄惠侦选择不哗众取宠,平实地为这部片做了里应外合的定调。而在婚姻平权家庭意识众声喧哗的浪潮当头,这部以异性恋孩子视角望向同志妈妈、勇敢掀开关系伤疤,深入理解并根治的真实对谈,无疑是站在时代浪尖上,撼动人权不平等最具力量的光芒

「能不能改变世界我不知道,但我相信纪录片是可以改变『人』的。当然世界之所以可以改变,是因为人可以改变。」--黄惠侦

▲在今年的金马影展里,这部纪录片一度击下大师经典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蝉联观众票选排行榜首达十日之长!(图/黄惠侦导演提供,以下皆同))

20岁时的黄惠侦因缘际会遇见杨力州,从原先屈服命运的阵头少女一跃成社运工作者,从移工原住民关注至土地议题。八年前,她准备就绪,提起摄影机对准其转行初衷:解开姐妹俩与同志母亲长期疏离之因。影像徐徐流转着:童年被迫放弃学籍走入牵亡、父亲施暴母爱缺席,黄惠侦看似戏剧化人生,却是传统家庭价值下的失落暗角。她用镜头与母亲沟通,也道出许多人说不出口的沈重,当我们关心在北港老家家人反应时,导演笑言回道:「他们觉得不难看。」

《日常对话》虽是初衷,却不是黄惠侦的终点。她用缘分论回应着延续母亲系列作品的可能性,甚至未来也不排斥执行剧情片的拍摄。近日黄惠侦更在婚姻平权公听会中,以己身经验挺身表述立专法社会歧视,毫不保留地坦诚与捍卫人权的坚毅,让人动容之外,更想了解这样的坚持来自于如何的信念?让我们也与导演来一场小小对话。

▲《日常对话》剧照之导演黄惠侦(右)与母亲。

Q: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您挺过20年的筹拍期完成《日常对话》?A:因为这部影片对我来说并不只是创作,而是我生命中非得完成不可的一件事。

Q:对您而言,《日常对话》与《我和我的T妈妈》之间的差异是?A: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两个版本的差异是目标观众不同(电影电视),所以叙事的节奏方式不同。从感性层面来说,两个版本的差异是,一封像是我给母亲的情书,一封则像是我的自述书。

Q:开拍之前,您是如何说服母亲面对镜头?A:我从1998年就开始拍摄她,所以她对于有摄影机存在这件事已经不陌生。在2014年有团队加入正式拍摄之前,有另外再对她说之以理,动之以情,外加偶尔耍赖。

Q:导演您曾带母亲去参加同志运动,事后母亲对您说过关于这些运动的想法吗?A:我曾带她去参加过同志游行,原本以为她会在游行中很有认同,但她只有前三十分钟觉得很有趣,三十分钟后就开始觉得无聊想回去找朋友打牌了。那时我才突然惊觉,或许我妈那样才是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因为如果每个人都不需要透过特别的方式去找认同,那就表示社会外部没有带给任何人不被认同的压力。

Q:在片尾,您女儿问道:「阿嬷,妳爱不爱我?」这一幕相当感人!请问《日常对话》后,对妳与母亲的关系有产生什么变化吗?那母亲与孙女之间呢?A:我女儿的存在对于影片,以及影片之外我们的生活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她让我们母女祖孙三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松软不紧张。

Q:您主要想透过《日常对话》传达什么讯息给社会大众?A:试着去理解你最重要的人,也让你最重要的人理解你,在一切都还未太迟的时候。

【延伸阅读】

女人非弱者摄影师LOUISE DAHL-WOLFE的镜头语言

好莱坞黄金年代的情书,《乐来越爱你 LA LA LAND》

*本文由 Harper's BAZAAR Taiwan 报导,未经授权同意不得转载*更多时尚艺术资讯,尽在《Harper's BAZA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