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彦/921震后20年 国人真的有防灾意识吗?
▲持续推动防灾教育,让国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具有危机意识,才有能力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反应。(图/台南市政府提供)
921震灾迄今20年,台湾虽积累多年经验,但面临日益逼近的强震周期,参考日本经验,仍应审慎思考全国的防灾大战略。
日本311震灾,不但强震屋毁,尚伴随海啸、火灾和核辐射外泄等复合性灾害。我国经常发生地震、水灾、风灾和气爆等不同灾害,势须参酌国外经验,统合相关资源与力量,使各地区能应对各种灾变,也能在经验中不断学习成长。
我国虽制定「海岸管理法」及「国土计划法」,都与蓝色国土规划密切相关。不过,台湾海洋研究常被忽视,海岸及海洋的规划又缺乏经验。例如,新竹离岸风场环评时,曾有委员指出风机可能坐落在海底断层上,显示国内对于海底断层、火山等基础调查研究有所不足。日本311海啸对沿岸三至五公里范围造成重大损害,未来国土计划和国家重大计划,应该模拟如气候变迁、暴潮、海啸等风险,落实在国土空间规划。
学校与社区必须结合。学校不仅是学习空间,也是社区防灾中心。因应高龄化和少子化趋势,闲置或废弃校园,应该转作地区创生、社会照护和学习中心。
▲台北都会区和人口密集的都市,危老旧屋如何加速更新,显然需要全盘对策和具体的执行方案。(图/记者曾俊豪摄)
当前日本防灾重点之一,系在应对「南海大地震」,强化首都圈的防灾计划。台北盆地地质软弱、房屋老旧、耐震堪虞。台南地震时,一栋维冠大楼倒塌,使救灾体系人仰马翻。我们是否准备好因应大规模、近乎毁灭性的灾难?政经中心的台北都会区和人口密集的都市,危老旧屋如何加速更新,公共建筑和一般民宅又如何强化耐震及防灾,显然需要全盘对策和具体的执行方案。
完善准备,始终是减灾、防灾最高原则。未来防灾策略,应着重社区自主防灾,持续推动防灾教育,让国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具有危机意识,也有能力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反应。灾害实景模拟与展示,持续提醒人们,十分重要。
灾害防救已列入环境教育八大领域中,但关键是如何落实。
●本文获作者授权,原刊自《联合报》,请勿任意转载。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