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乡 享受德国冬日午后的一场散步
·前言·
如果把你丢在连google都搜不到的欧洲小城,你是否也会和我一样开启这样的小城漫行。哲人说,有时候要忘了自己才会发现世界。忘了那些世界上所有闻名于世的title,那些不过是对城市的附加值与包装物,茕茕一身开始独自步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旅程和路线,于是一段关于「光影德国」的行程开始展开。
其实德国并不大,被欧洲诸国环绕,却占据重要的交通位置,正如很多人说,去趟欧洲没有不去慕尼黑喝杯黑啤的,就算不去慕尼黑,你也开着德系车在路上,哪里都是这个国家的影子,哪怕你避而不谈。德意志乃无处不在。
Day 1
·科伦布茨 Coblentz·
由本州东南部至波恩的莱茵河北上蜿蜒两百多公里,从特里尔流过本州西部的摩泽尔河在此地汇合,这个两河交汇点就在科伦布茨,被世人称之为“德意志之角”。
在这片如甲板的大道上,威廉一世的雕像骑马似要飞奔,像座上刻着科伦布茨诗人的一句小诗:“只要团结和忠诚,帝国将永存不灭。”这一句话在后来德意志帝国覆灭之时成了被后世质疑的箴言,这座“德意志之角”也在某一程度上不再象征德国的精神,又或者,那个帝国时代的精神也在二战的炮声轰鸣中已一去不返。但历史向来不是百姓谱写的,谁又知身前身后之事,亦或在万年之后的史说评判中,供史学家评说。
如果说德意志之角曾代表着德意志的骄傲,那么德意志之角下的三块保留下来的柏林墙,则是某种耻辱的象征,苍白的墙上曾是几代人的眼泪和不堪,历史像是一段带着讽刺的述说,昔日“耻辱”的残缺件如今就站在昔日的“骄傲”旁,在文明的古河畔交相辉映。
在莱茵河边步行,前往莱茵河谷在战火中保留下来重建的史特臣岩宫,在这座700年历史,经历过两战后重新屹立的古堡里,我们与窗外零下10摄氏度的天空相望,此时下了抵达德国后的第一场雪。喝着下午茶,手中的余温,才知道今时今日的万幸,与文明古迹的万幸,存在的万幸。城堡继承着浪漫色彩的格调,哥特式的轮廓,复古的回廊,中世纪的绘画,还有历代居住者的使用痕迹。
在德意志之角向上望去,两河交汇对岸的山坡上,还伫立一座埃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名字念起来虽然长到拗口,但它却是名副其实欧洲现存最大最完整的要塞,118米的高墙上,夜里的雪花在Light Bridge的光影之下跳起了翩然的舞姿。夜里不少人负雪步行,穿行过偌大的要塞山洞,还回荡着过去的炮火之声。
被灯光节染上红旗之色的城堡,也在述说着对「中欧旅游年」到来的友好热情。在要塞的广场上,能看到夜里灯光下的德意志之角,威廉一世骄傲的纵马高歌。
Day 2
·特里尔 Trier·
拥有超过两千年历史的特里尔,被称为德国最古老的城市。在特里尔的小城市中步行,可以看见文艺复兴、巴洛克等不同风格建筑的影子,大城市中央有一座纪念超过两千年历史的特里尔,被称为德国最古老的城市。
在特里尔的小城市中步行,可以看见文艺复兴、巴洛克等不同风格建筑的影子,大城市中央有一座纪念十字架,上面铭刻着一句拉丁语“Henricus archiepiscopus Treverensis me erexit”(特里尔大主教海因里希将我建造),这也昭示着在公元958这一年,特里尔真正成为了一座城市,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这里步行一天就可以逛完整个罗马时代具代表性的几个文明遗迹,惊叹:不愧是现存古罗马遗迹最多的城市,比如这座公元2世纪古老的古罗马城门,随着岁月的流逝,由沙石垒砌而成的城墙上产生了一种黑色的锈色,「大黑门」由此而得名。
站在主广场的「心脏」上,向左走是古老的黑城墙,向右走是繁华的现代商业区,向前走是威严的主教大教堂,古老的钟声此起彼伏的在耳边敲响,重重的击打在马克思的故乡这片并不大但足够今人瞭望的“心脏”上。
在冬日的暖阳之下,小孩追着鸽子张开了自己的翅膀,想要飞向梦想里某个他乡,而留意我们接下来的步行,也似乎回到了某个哲人的故乡,这个哲人就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在特里尔诞生、长大、与燕妮结识、成婚,并写下第一部著作《资本论》。站在马克思的房门前,看向这座典型的莱茵地区建筑,三层构造,灰白色的墙面和棕黑色的门楣,紧闭着的浅蓝色窗扉,告示他们这段时间正在为马克思200周年的布展做准备,但无妨我们的前行,似乎都与他带点关联。
Day 3
·伍珀塔尔 Wuppertal·
欢迎来到伍珀塔尔,这座钢筋水泥感扑面而来的城市,伍珀塔尔是知名鲁尔工业区的先驱者,也更早迈入了纺织工业与工艺革命的行列,在这座城市行走,一眼就看出它的骨骼自诞生之初就与钢铁有关。站在伍珀塔尔的街道上,抬头就能望见赛博朋克般极速穿行的悬轨列车,世界上最长及最古老的单轨悬挂列车,也是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
知名的国王车厢,还保留着基本的礼仪人员,穿着制服为乘客服务。后知晓这段国王车厢现在可出租为婚礼场合使用,无论是用于接驳还是作为仪式台,能与所爱之人穿行于这座机械名城,看日出日落,亦可称得上是品味卓越。
记得在《机械姬》中主角搭乘私人飞机一个地方领奖,剧本中删去了初始对白中一堆繁冗的描述只留下了一句话「我们已在他家上面飞行两个小时了」。
就在搭乘悬轨列车穿行途中,也略有此感,可看见拜耳医药厂,列车穿行五分钟还未开出它的厂区,可见其大。
因早期工商业之迅速发展,故briller viertel聚集了一片富人,这些密密麻麻有秩序罗列在一片的豪宅,分布在伍珀塔尔一段视觉较好的山腰之上,这些房子历经百年兴衰,家族承继,也诞生过不少故事,当地人述说起,总是略带传奇色彩的描绘这一切。
如果我不说起,也许你也不会知道,毕竟这座城市的工业知名度实在名扬,以至于盖过了它是恩格斯故乡的说法,在山坡下的公园,还摆着「伍珀塔尔伟大的儿子」——恩格斯的雕像,一副低头沉思的模样,正是中国2014年赠送的那一座。
它的身后是正是恩格斯的故居,四层的巴洛克民居建筑,灰绿相间,在冬日是算是一抹清新的色泽。现陈放着恩格斯生平重要文献资料,不少人怀着崇敬之心来到这里,驻足仰望,仿佛对他们而言,恩格斯在成为著名思想家之前,他就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故友了。
Day 4
·魏玛 Weimar·
你为追寻文豪歌德的步伐而来,结果却撞见了野蛮生长的包豪斯奇迹。在这个城市里行走,隔上十分钟就能碰到一个伟人雕像或是故居,说出这些与魏玛有关、赫赫有名的名字则是如数家珍,歌德、席勒、巴赫、李斯特、马丁路德、尼采、莎士比亚……这座城市因这些人的足迹而在文艺史上相当出名,古老的德意志剧院威严庄重, 浪漫的伊尔姆河畔重走文人散步之路,而随处可见的,是一种设计,或称为一个概念——包豪斯。
如果你仍将MUJI列为一种流行风尚,那么包豪斯则是开启这段现代设计风尚的始祖,不少人认为包豪斯是一种设计风格,其实它是一整个设计体系,我们站在门外,看到线条简约,又带着紧密的逻辑性的工业设计,就以为这就是包豪斯,其实不然,包豪斯在这座城市,或是现代城市中,比之伟人足迹而言,更是无处不在。
格罗皮乌斯撰写的《包豪斯宣言》里这样描述,曾经的建筑装饰是为了视觉艺术,包豪斯则把建筑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它所追求的是平民化的现代主义。
包豪斯的基本理念便是抛去过往为贵族服务的繁冗设计,而将生活回归于实用主义的掌控,任何服务回归于人。也可以说,当平民之火逐渐燎原,这片热土上也前扑后拥过不少热衷于线条的血液和基因,最终沉淀下来,诞生了包豪斯。
在学院中步行,最喜欢的是这间美术教室,爬越穹顶的落地窗,为美术创作提供了白日无尽的采光,而对面朝南的雕塑教室则因巧妙的设计传递了记录光影交错的使命。
从包豪斯大学出来,回到大街上,此时沿着古旧的街道继续前行,不消十分钟,就能抵达爵安娜·阿玛丽亚图书馆,这位魏玛实际的女领主,在魏玛的文艺史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是将自己的寝宫改建成历史上最为华丽精致的图书馆之一、欧洲第一座公开开放的皇家图书馆之一,也曾让歌德为其打工,担任图书管理员直到1819年。
洛可可的典雅装饰,和不同时代文人的头像重新对视,在这座塞不下百人的图书馆主厅,人一多也许寸步难行,但抬头看向穹顶的绘画,不得不惊叹这样360°的华美,令人驻足往返。
再往前走,距离五分钟之外的歌德故居,也是完整的保留了歌德生前在此长居住达半个世纪的生活痕迹。歌德故居保留两个主要的部分, 一部分是会客所用的会客厅,相对宽敞、陈设讲究,而另一部分是生活和工作用的房间,只有几件必备的家居用品,空间也较为狭小。
写作室旁还有一间图书馆,藏有歌德的6000册藏书,若你对歌德的生平感兴趣,也不枉在魏玛时专程来一趟歌德故居,花上两三个小时去迷恋那个时代文豪的生活水准。
Day 5
·莱比锡 Leipzig·
循着空中漂浮的乐声来到莱比锡,直到真正遇见了歌德眼中的小巴黎。莱比锡,德国音乐的发源地,算是此趟旅行中最大的城市,来来往往的车站台,看到不少爱乐之人背着乐器来此“朝圣”,以及路边随处可见的街头艺人,这种对音乐和梦想的追求,心中也是略有触动。来到音乐之城,也不能懈怠散步计划,于是我们开始在音乐的大海里寻找巴赫的身影。
路过繁华的中心商业街,那个最高的建筑便是圣托马斯教堂。从1723年到1750年,巴赫在此担任管风琴师,巴赫的墓地就在教堂主教坛前,常年摆放着鲜花,在透过彩色玻璃的闪烁光线中,它的名字受众人瞻望。
当贝多芬第一次听到巴赫的音乐时,他说:「这哪是小溪(Bach)啊,这明明是大海呀!」在这座城市,巴赫的音乐故事如海浪一般袭来,也让我们对巴赫的想象一步步接近现实。如果你想知道巴赫的家族影响力,不妨出门从街角拐去,巴赫博物馆不起眼的伫立在那,静静等候着每一个来访问的人。你或可在里面了解巴赫的音乐世家魅力,也可闭上眼在包厢里聆听巴赫的音乐。
在莱比锡,可以站在广场上看着鸽子安静的踱步,也可听见音乐浪人的自由演奏,无论风雪。但若是在夏季,还会有露天音乐,即便冬日还可去布商大厦欣赏一场在地管弦乐团的演出,那些穿着正装夜晚按时奔赴约定的人,就这样享受而平静的穿梭在辽阔的音乐广场,只怕无论何时也挡不住莱比锡这座城市对音乐的挚爱与热情。
对艺文有兴趣者还可前往莱比锡的Spinnerei艺术街区一观。古旧的工厂被改造为文创街区,现开放为工作室入驻、画廊等艺文参观。另外还可推荐莱比锡的「咖啡树」咖啡馆,是欧洲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咖啡圣殿」。走累了,像莱兴、歌德、拿破仑、李斯特、舒曼、瓦格勒等人一样光顾此地,不妨慢下来来一杯加奶油的特调咖啡。
Day 6
·开姆尼茨 Chemnitz·
在莱比锡约一个多小时车程外,就到了开姆尼茨,其名得于流经该市的一条同名河流。在1953年5月10日到1990年6月1日期间,开姆尼茨还因是工人的天下,曾改称「卡尔·马克思市」。开着古董车,驰骋在往昔的卡尔·马克思大道,现在的桥梁大街上,马克思的纪念碑还在广场上。
但有意思的是,马克思并没有来过开姆尼茨,只是他在世时,这里的工业运动达到高潮,一度成为「萨克森州的曼彻斯特」,所以在那个年代,这个城市标的物的常见名词与马克思紧密相关。
不仅万德勒(Wanderer)汽车制造厂设在该城,开姆尼茨留下了不少工业奇迹。在工业博物馆内,还能看到鼎盛时期著名的理查德?哈尔特曼公司1848年向全世界提供的火车头。
两德统一后,开姆尼茨摘下了「马克思城」之名,经过20年的城市改造,这座城市的「马克思痕迹」也逐渐减少。马克思纪念碑也成了开姆尼茨唯一留下与马克思有关的城市地标,当地人的话来说:马克思从来没来过这儿,但也不允许他再离开。
·后记·
德国人以哲学和研究精神闻名世界,而我所认识到真正的德国,它背后却是诸位伟人,由马克思、恩格斯、尼采、歌德……串联起来的传奇国度。我们走过哲人的殿堂,追寻过近代工业的起源,与巴赫一起听一场带着肃穆之光的音乐剧。当耕笔疾书的作业中,工业钟声荡起、竖琴之声被奏响,德国带给我们的也许不是古板严肃,更是许多企业正在追寻的,文明之美,这样的美,如同光和影一样,在时间中被铭刻,故称为「光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