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艘「有人潜水艇」 竟然是在基隆锅炉工厂造出来

▲▼西村潜水艇。(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记者谢侑霖/综合报导

潜水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广泛运用,在许多大国海军中占有重要位置。而日本的首艘有人潜水艇由从事渔业的西村一松设计生产地即为日治时期位于台湾基隆的一家锅炉工厂排水量14公吨,全长10公尺,内部直径1.5公尺,潜航深度300公尺。

日治时期在基隆经营渔业的西村一松从事底捞渔业,事业范围远及基隆、山东青岛等地,甚至还涉及南洋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的移民事业,并在东京赤坂开设「西村深海研究所」。他虽然没有学历,但靠着自学的方式,精通船用主机、马达、电气系统,提出建造有自航性作业性、用来采集珊瑚等的深海作业潜水艇构想,并曾经利用自己的财产,建造出自行设计的南洋群岛移民用帆船「南洋丸」。

西村在潜水艇设计完成后,原本想委托三菱造船所建造,但被没有建造过为由婉拒,于是转而在基隆的一家锅炉工厂生产,花了一年的时间,在1929年完成第一号艇,后来经过在宜兰龟山岛海域的潜航训练后,又做出排水量24公吨的改良型第二号艇。另据日本科学未来馆的特集《深海的科学》介绍,第一号艇即为日本首艘有人潜水艇。

第二号艇全长10.78公尺、宽1.83公尺、潜航深度350公尺、水上航速6海浬、以柴油引擎驱动,在水中则靠马达与蓄电池,航速5海浬,最大潜航时间10小时,乘员数为4到6人;特色具有2根作业棒,搭配透明的玻璃窗设计,让船员能够便利地进行采集作业。

西村式潜水艇,是当时世界少见的深海作业潜水艇,不论在民需或是军事上,都有其影响力并留下许多成果,例如日本放送协会(NHK)播音员长笠荣风就曾搭乘第一号艇,进行海底景象的现场实况播报;当时的人气冒险小说家南洋一郎也在搭乘后写出《魔海秘宝》、《海底的黄金塔》等作品,甚至透过西村式潜水艇进行摄影,拍出海洋冒险电影;被日本陆军收购之后,在战争时做为运送补给资源、做为干部操纵训练艇之用,而相关的设计资料,更成为设计潜航输送艇(マルゆ)时的参考。

后来西村和海军合作,改良二号艇的缺点委由生产伊400潜舰、位于广岛吴海军工厂建造出3746号、3747号艇,排水量23公吨、全长12.6公尺、内部直径1.95公尺,负责潜水相关作业。

有日本网友2008年在部落格写出3746号艇的相关文章,表示其目前被收藏于美国的博物馆中,由于自己的曾祖父和西村工作的渔业公司有所关联,因此相当感动,并说西松梦想是让潜水艇在相摩湾做为观光使用,如果可以的话,真希望它能重返相摩湾,并附上当地的照片语句相当感人

▼3476号艇。(图/翻摄自日本YAHOO部落格)

影音推荐】铁轨上龟兔赛跑? 日推出时速14km「雪龟号」列车

►►►秒飞遥远国度--欢迎「ET看世界」粉丝团

►►►传送第一手的新闻,锁定《ET即时》粉丝团就对了!

掌握即时讯息免费下载新闻云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