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越汉字文化圈 重视端节杜诗

成都杜甫草堂。(CFP)

日本朝鲜半岛越南均重视端午节。图为2017中华龙舟大赛决赛30日在福州举行。(中新社

印尼与越南等外籍学生包粽子,感受端午节气氛。(本报系资料照片

端午节的起源虽说法不一,但时至今日已成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主要内容的节日。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以屈原作为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所欲实践的中国梦中,也不难由杜甫的诗在日本、朝鲜半岛及越南所受到的重视,看出中国文学儒家文化辐射力

现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思齐指出,杜诗向来以创作题材广泛著称,在杜诗中如《端午日赐衣》便有直接言及端午节,而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也有重视杜诗以及过端午节的习俗

杜甫诗重忠孝之道

张思齐指出,杜甫的《赠郑十八贲》在韩鲜半岛流传甚广且受重视,是杜甫当时赠送给同样流落到云安县(今重庆市云阳县)的士人郑贲而作,赞美其在乱世而能坚持操守。由此诗受到重视,张思齐认为,大韩民族重视杜诗和端午节的根本原因相同,都在于重忠孝之道,朝鲜王朝文臣学者卢守慎的《端午祭孝陵》叹「天靳逾年寿,人含万古冤,春坊僚属,只有右司存。」表达了旧臣先皇的追思,张思齐指:「这与杜甫的端午诗在精神的层面上是完全一致的。」

「大和民族重视杜诗和端午节,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和民族,尤重忠道。」张思齐表示,《楚辞》的主要内容为屈原的赋作,屈原赋传入日本甚早,在黄遵宪日本国志》中记述的日本端午习俗,特别提到了日本人往往趁此节日对男孩进行尚武教育,他认为与屈原《国殇》不脱关系。而杜诗于唐宋之际传入日本后即受到高度重视,则与杜诗「居官必忠」的儒家思想有关。

较之李白,张思齐称越南人更爱杜甫,二战前越南乡间,条件较好有读书人村庄,人们习惯于晚饭后在院里吟诵诗篇,所吟诵的「很多就是杜甫的诗作」。

越南风土楚地相似

张思齐分析,越南重视杜诗和端午节的原因在于「越南风土,类似楚地」,包括端午节的起源,也有学者认为源于古代越人的龙图腾祭俗;杜诗中频频出现言及楚地、楚人、楚江荆楚关键词的诗,反映了杜甫对楚地的情怀,如《雨》一诗还称宋玉为「侍臣」,多有认同楚地对创作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