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移转代金计价改采市价计算 高市公设地大掀涨风

高雄的公共设施保留用地,因高市府将改变建商进行容积移转的代金计价方式,在公设地愈来愈少,需求愈来愈多情况下,涨势恐难止歇。图/本报资料照片

高雄容积移转与公设地变动一览

高雄的公共设施保留用地,去年底、今年初每平方公尺售价,约公告土地现值的40%~42%,不过,因高市府将改变建商进行容积移转的代金计价方式,导致公设地价格涨至50%,零星地甚至飙至57%,政策变动驱动涨幅19%~25%,在公设地愈来愈少,需求愈来愈多情况下,涨势恐难止歇。

从事公设地买卖业者表示,高雄公设地在疫后2022~2023年间,因需求减少,售价约公告土地现值的30%~35%,直到去年底、今年初,逐步攀升到40%左右,现已续涨至53%,零星公设地甚至飙至57%。

高雄市不动产开发公会理事长陆炤廷表示,他听到价码喊到58%了,由于需求增加,高雄市的公共设施用地,未来恐怕将继续涨价,增加建商兴建大楼的成本。公设地直涨主要原因,就是容积移转代金计价,由土地公告现值计算,将改为以土地市价计算。

公设地的买卖以道路用地为主,此一设计系政府没有足够财源,用以收购公共设施用地,因此在建筑物兴建时,给予开发商容积奖励,开发商以收购的公设地作为相应的对价,捐赠给政府,取得更多的容积移转。

据指出,建商收购公设地几乎没停过,土地库存愈多的建商,需求公设地的量就愈大,以上市公司京城建设截至去年底的财报揭露显示,持有的公设地金额即高达28亿元左右。

行之多年的高雄容积移转运作模式是,容移50%以公设地抵换、50%以公告现值计价缴交代金。但此作法因违反「都市计划容积移转实施办法第9条之1」规定,内政部1月4日函文高雄市政府,要求容积移转50%以代金计价缴交的方式,必须以「市价」计算。

为降低冲击层面,建商希望高市府容移的新制,能全部改以公设地抵换,最差也不要低于70%,因为公告现值约只有市价的30%~40%,如果容积移转100%都以代金计价,并以土地市价计算,建商成本将飙高,导致公设地持续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