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挫敗、否定自己?心理師:面對負面情緒,接受它後好好告別

【请问心理师专栏】

民众提问:好多时候我都感觉在生活中,无论怎么做都不够好,不管在职场还是家庭上都让人力不从心、提不起劲来,请问我是哪里出问题了吗?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吗?

如果常常感到焦虑、疲累、挫折、沮丧,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可能是面临自我否定、或是受到过高的要求。 图/联安医周刊资料照片

联青诊所 倪家珍心理师回复: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与付出!长期自我否定酿慢性疲惫

如果常常感到焦虑、疲累、挫折、沮丧,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不论在工作、生活、学习都感到疲惫、觉得生活没有美好可言时,这时确实是很值得关注状态,可能是面临自我否定、或是受到过高的要求。

在我的心理咨商/咨询门诊中有一些朋友深受这个状态所苦。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内外反差来看,像是从他人角度来看觉得你有许多优点、做事情能力不错,但自己内心却总觉得做得不够多、不够快,或是不够好。这种无法如实看到自身优点、付出、给予自己肯定的状态,长期下来会产生内在消耗,无法放松,在心理上不容易快乐,在生理上会导致「慢性疲惫」。

心理影响生理状态!自我观察三大指标

这些朋友会尽力做好每一个角色,但因为并不认同自己,或是没有设下合理的效能界线,心理经常感觉挫败无力,而这样的状况也会反应在身体上,建议有此状况的朋友可进行「性荷尔蒙并肾上腺压力皮质分析」、「自律神经仪」等检测,也可以自我观察自身状态,以三大表现作为观察指标:

失眠:夜间无法好好入睡、思绪纷飞,或是睡不熟。

睡饱后仍提不起劲:已睡了7-8个小时,但起床后还是觉得疲累。身体倦怠、紧绷,全身无力。

面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状态:在工作、学习时,很快就觉得自己没电了,或是难以专注。同件事情过往能进行一段时间,现在却很快倦怠,甚至光想到要做事就提不起劲。

负面情绪来临时,先接受它的存在,再练习观察它是否有惯性想法的支持。 图/联安医周刊资料照片

家庭造就性格养成!两大类人需注意

曾经有一个朋友令我印象深刻,他的学习表现非常好,也获得一份好的工作,但是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优点,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惊慌失措。像这样自我否定感很强的族群,可分成两类型:一种属于追求「高成就者」,这些朋友以非常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与评量自己,要求自己优秀、优秀再优秀,不容放松与出错。

通常这样心理状态的形成,与家庭养成有极大关系,例如在我们的文化中,家长常常要求或期待孩子当一个乖小孩。而这个「乖」,往往又跟成绩好、性格顺从做连结。一个成绩好,又顺从大人的孩子,成为大人口中的优秀,得到赞赏。为了符合「优秀」的定义或是人设,便开始内化一个不合理的目标,认为永远只能表现好、不能放松,表现好是我的本分,也是自我存在的来源。

另一类族群则是很「容易自我打击、自我挫折」,许多事情还没开始做,就自我质疑做不到,或是很容易放弃。会有这样性格的人,也许是因为小时候表现不好被骂,导致负面记忆留存,认为自己没有用、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或是在发展中缺乏引导,对于一件事完成的过程,缺乏分段式的成功经验,因此没办法自我肯定;对于生活当中的事希望自己成功,可是又不相信自己做的到。

上述两种族群在临床上都很常见,都是关于建立健康的自信,两者都需要认知内在的心理模组,前者需要看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被植入太多期望和要求,被成就与责任过份主导,丢失了自由与乐趣。后者则需要看到自我否定或害怕失败的心理回路,多增加小的成功经验,以及练习不认同扯自己后腿的想法。

由于这些长期的心理与性格模式所形成的身心疲累,或是慢性疲劳是一种结果。我们需要先减少身体的疲累感,增加身体的能量,同时借由心理咨询在认知与情感上进行调整。

提升身体能量三大招︰多接触自然与阳光、重拾兴趣、看穿负面情绪

提升身体能量很重要,对于想改善自己身心状态的民众可以尝试三种方法:

如果您尚未找到兴趣,可以开始探索,对于大脑的可塑性有许多好处。 图/联安医周刊资料照片

一、多接触大自然:大自然是疗愈身心很棒的地方,你可以在其中唱歌、呐喊、做自己。在大自然里,你不会受到任何批判、不用担心谁的眼光或评价,大自然会完全接纳你。尽管只是美丽的风景、徐徐的凉风、海浪的节奏、洒落的阳光,这些大自然的元素能够启动人们的副交感神经,让我们的身体放松休息,减少脑中喋喋不休的评价与干扰。

二、重拾或发展兴趣:思考一下,过去有哪些事情会让你很快乐,但是被你认为浪费时间,因此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做了,像是唱歌、运动、弹琴、画画、爬山、做甜点、手作等等,这些只关乎自己的喜好、五感投入的活动。如果您尚未找到兴趣,可以开始探索,对于大脑的可塑性有许多好处。

三、负面情绪来临时,先接受它的存在,再练习观察它是否有惯性想法的支持。练习质疑或是不认同自己的想法,就容易脱离负面情绪。严厉的自我要求或是长期的自我挫败,容易形成焦虑、催迫,或是低落、无望的情绪。这些情绪是我们身体对心智的反应。焦虑伴随的是对未来失败的预期,低落是自我打击看法的积累,无望则是理性上认为没有出路了,或是来不及了。

这些情绪来临时,先接受它,知道自己处于这个状态,也相信自己是可以改变这个状态的。我们可以运用幽默感,和简易自我纪录的方法,看看这些情绪都伴随哪些想法。练习管理自己的想法(比如去辨别哪些想法合于现实,哪些是错误的信念或不必要的忧虑),便是脱离负面情绪的好方式。

本文转载自《联安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