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合面粉、盐巴、水与无限创意 「大呷面本家」开创面食文化观光新猷

大呷面本家创办人刘世欣亲自走访各地,遍寻台湾在地好食材,并选用将天然食材干燥磨粉的方式制作成面,终使面本家的各种口味的面条问世。 图:大呷面本家/提供

大呷面本家从1934年制面至今 超过80年的制面历史,2006 年第三代传人刘世欣突破传 统经营模式,将传统面条的「面粉、盐巴、水」揉入无限创意,创立「大呷面本家」品牌,让面条不只是民生,更是一种在地文化,让大甲这块以糕饼闻名的地区,有了让人想要大「呷」的面食文化。

▲(左起)大呷面本家创办人刘世欣、台中市产业故事馆发展协会理事长佩娜。 图:台中市产业故事馆发展协会/提供

「333计划」用9年时间将传统面食产业转型  大打差异化与文创美学

结合在地小农  落实ESG理念  让面本家成为台湾面品牌文化

「大呷面本家」是一家拥有丰富历史的制面厂,1934年台湾正值日据时期,是全台一家使用机器制产的面工厂,可说是面食现代化制作的典范。但国小四年级的刘世欣就在面厂打工,总想着长大后一定要离开这个日夜重复、毫无生气的地方,18岁就读美术班开始学画,大学主修美术水墨,而后38岁成为袖珍博物馆的副馆长,但一直都与本家无关。

大呷面本家第三代传人刘世欣表示,记忆的味道,是一股油然而生的反复品尝,少时总沾染在身上的面粉清香,对我而言就是家的味道,才发现家乡的美有了岁月的积累,才懂得思念,40岁的我才决心返乡决心让父亲的面继续渊远流长。

▲大呷面本家故事馆外观。 图:大呷面本家/提供

越在地才能越国际  产业与文化结合才能创造价值

曾学习美术绘画与担任袖珍博物馆副馆长的刘世欣,对于美学与文化的概念,比起一般传产起家,多了一份涵养,他认为文化是产业的根,只有「越在地才能越国际」唯有产业与文化结合,才能创造产业价值。刘世欣强调,他传承的是爸爸的技术与传统,而「大呷面本家」则是他结合创意打造的全新品牌。因此,16年前他看到有机天然、文创趋势,决定返乡跟家族长辈提出一个「333计划」,用9年时间将传统面食产业转型。

▲创业是条艰辛的路,刘世欣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手艺的棒子,放下一切回到了起点,从秤面、卷面、包面学起设计、包装、原料选择与采购一手包办。 图:大呷面本家/提供

「333计划」的第一个3年,刘世欣重新将品牌形塑,大打差异化的面食概念,不与其他制面厂走一样的路线,他首先融合日本静冈绿茶,推出静冈绿茶面,在于美人美食节目打开知名度,每次推出都售罄,并不断研发更多产品问世。第二个3年,品牌已经小有知名度,逐渐成熟之后,再着重于品牌行销力道,参与国内外的商业展览、文创市集、有机食品展等展览,透过大量的网路、平面杂志,广为宣传,让品牌的能见度更加远播。

最后一个3年则是,树立在地产业文化精神,利用过往他在袖珍博物馆视觉场域的经验,完整陈述面本家的故事,打造故事馆,让场地去说故事,永续发展面本家的制面理念,更导入ESG(environment:环境保护、social:社会责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让面本家在各大评选当中,都可见到身影,更是比赛中的常胜军。

▲大呷面本家创办人刘世欣(左1)、宏碁电脑创办人施振荣(左4)。 图:大呷面本家/提供

台湾面食职人精神  成功成为伴手礼新宠儿

「333计划」其实一开始得不到家中长辈的支持,进展的并不顺遂,但刘世欣就是一个不服输、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愿意常常创新的人,这不仅促使刘世欣创业重新设立工厂、扩大经营内容,也让家人们看到了一点点成就,从反对、困惑的态度转为支持与认同。

刘世欣表示,他在博物馆服务了8年,同时发现港澳新马的侨团对台湾特别的文化很有兴趣,认为如果台湾在传统产业上能有一些特别的亮点,定能吸引不少顾客。而且台湾的面食品质一点都不输给日本,为什么不能像日本一样,发挥职人精神,一生悬命的专注在面条的制作与创意,让在地文化被世界所看见。

▲(左起)观光工厂促进协会理事长许立升、大呷面本家创办人刘世欣。 图:大呷面本家/提供

▲(左起)外贸协会董事长黄志芳、大呷面本家创办人刘世欣。 图:大呷面本家/提供

现在,大呷面本家也把面当礼品销售,目前是台中、大甲的文化亮点和伴手礼之一,不只是国外旅客会到此购买伴手礼,连台湾的大企业,包括宏仁集团、诚品书店、国泰集团都曾指定购买大呷面本家的面当作伴手礼,再再让时间来证明他当初的坚持是正确道路。

▲(左起)民视节目主持人杨平、大呷面本家创办人刘世欣。 图:大呷面本家/提供

技术传承不可或缺  人的经验才是面好吃的根本

技术与品质是旧传承,研发与设备则是革新,新的场域设备让制面技术大为提升,但台湾一年四季气候条件不同,要如何让面的品质保持水平,更大的比例是人的经验。技术传承是不可或缺的,老师傅所用的面条、面粉的比例、使用高筋、中筋,这些配方比例以及干燥时间温度的控制,都是要传承老师傅的手艺,才能将面做的更好吃。尽管现在制面厂都自动化了,但在品质要求上,刘世欣仍然秉持父亲传承下来的职人精神,从原料开始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控管,因此,他认为品牌之所以能永续深耕,就是落叶归根,与大甲这一块土地产生连结。

因此面本家将在地食材加入面条中,使用大甲的芋头、糙米、台湾乌龙茶、绿茶,与农民直接、间接地进行串连,产地直送,推广在地化。刘世欣指出,随着现代人提倡养生的概念,面本家也将朝向机能型的产品钻研,推出减糖、低GI的面条,让消费者越吃越健康,将在不久来的未来上架问世。

日式手工纸卷包装技术  让好的面有体面的身份

▲为面条穿上一件名为文化创意的外衣是刘世欣自始至终的坚持。从第一代承袭古法手工纸卷包装,到为了小资与单身族群设计的一人份长条彩盒设计。 图:大呷面本家/提供

除了面条品质的坚持外,学习美术绘 画的刘世欣,对于包装上有自己独到的见 解与讲究,他认为每个产品都是一个艺术品,「我觉得既然我们做这么好的面,就应该好好给他该有的身份。」包装上传承了日据时期运用手工纸卷包装的技术。刘世欣希望将面本家与日据时期的历史记忆及渊源透过手工纸卷真实地呈现出来。

现在旅客来到面本家故事馆也可DIY体验古法卷纸面课程,包含完整导览、DIY体验、拌 酱面试吃,整体约1~1.5小时,让旅客除了可以认识面本家外,还能尝尝刘世欣父亲的面,感受那岁月留下来的单纯与美好。 刘世欣表示,从小总是听父亲这么 说:「做面很简单,就是面粉、盐巴、 水。」16年前,我将父亲的汗水、手艺在 名为文化创意的土里种下了丰收,曾是我梦想却遥不可及的希望,直到结实累累, 希望未来面本家的坚持与安心,能为台湾打进亚洲杯,甚至是世界杯,成为台湾独有的骄傲与文化。

大呷面本家故事馆

地址:台中市大甲区重义二路153号

▲刘世欣表示,小时候只要穿梭在这千丝万缕的面条挂架中看着面条飘扬,数着光影晃动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份属于日晒的温暖。 图:大呷面本家/提供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公司/故事馆);周六、周日/接受团体预约参观(故事馆)

▲从卖出第一包面的感动到二年后第一家门市的落成,让刘世欣更加坚定走上品牌这条路是值得的,要让「面本家」这3个字深植人心就从这家门市开始。 图:大呷面本家/提供

(本文由《旅奇传媒》TR Omnimedia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