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者高达8成 专家曝3招缓解方法
「乳糖不耐症」是人类无法完全消化乳糖所致。(图片来源/Pexels)
许多上班族习惯早上喝拿铁提振精神,不料却引发肠胃不适、胀气和腹泻等情况,这有可能是「乳糖不耐症」在作祟。科学家Heyman 表示,全世界患有此症状的人约有8成,亚洲人比例偏高,日本人就占9成,西方人则占5成。对此,专家表示有3种缓解方案。
台大医院小儿部主治医师倪衍玄与专家黄倩茹表示,乳糖不耐症是人体没有办法完全消化乳糖,而导致的肠胃问题,进而引发打嗝及腹泻等情况。其中,乳糖本应由肠道中的「乳糖酶」,消化分解为葡萄糖与半乳糖,但「乳糖酶」也有可能活力不足。
「乳糖酶」的活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因婴儿以母乳为主食,但随着逐渐成长成为杂食性动物,「乳糖酶」的活力自然减少,由此延伸出常见的「原发性乳糖不耐症」,它会使婴儿在出生2岁后会逐渐缺少「乳糖梅」;8岁之后,就开始成为喝乳制品容易拉肚子的体质。另一种「先天性乳糖不耐症」是染色体隐性遗传,在婴儿时期就无法消化母乳;「续发性乳糖不耐症」则是胃肠道发炎与小肠手术导致的后遗症,需要专业医生的协助。
多数亚洲人属于「原发性乳糖不耐症」,专家表示,有3招办法能够舒缓病症。第1招,可以选择「比菲德氏菌」的「益生菌」,以及摄取「膳食纤维」与「寡糖」,可改善肠胃机制;第2招,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的实验结果发现,透过「适应疗法」让患者连续摄取16天的乳糖,最后可使身体的分解量增强3倍,借此增强耐受力;第3招,服用「乳糖酶药物」,药效可持续30-45分钟,可暂时控制及舒缓。
专家强调,乳糖不耐症患者并非对乳制品蛋白过敏,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机转现象;前者在涉入牛乳等含乳糖制品后,将根据个人体质有不同的承受力,例如9成的日本人都有乳糖不耐症,但他们能够每日吸收200毫升牛乳而没有任何不适,在医学上也不会将此症状视为疾病,而是个人特性。
随着科技与食品日新月异,替代乳制品的豆奶、杏仁浆和豆腐等产品,可以补足部分乳制品的营养素,进而获得最重要的蛋白质与钙,因此,若没有严重影响生活,无需强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