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失控」引爆心脏危机 隔天即可下床!微创手术伤口仅0.5公分

三总柯宏彦医师指出,三高族胸闷头晕,可能是心血管加速退化的前兆。(图 /三总 柯医师提供)

随着国人饮食西化、生活型态改变,罹患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族」也愈来愈多,若病况控制不佳,就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三军总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柯宏彦表示,以心脏衰竭为例,几乎已经成为65岁以上银发族的头号杀手,致死率甚至和癌症差不多。

柯宏彦主任指出,三高控制不佳会使心血管更快地退化,例如主动脉瓣膜狭窄好发于65岁以上的长者,但若是三高病况严重、甚至需要洗肾,可能就会提早在50多岁时发生,初期只觉得容易疲累,接着开始出现喘、脚肿等症状,若是未及时就医,就会恶化至心脏衰竭,患者会胸闷、头晕,有些老人家甚至变得容易跌倒。

一旦确认是主动脉瓣膜狭窄导致心脏衰竭,首先要积极控制三高病况,同时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柯宏彦主任说明,主动脉瓣膜置换可考虑传统手术、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两种方式,而瓣膜则分为机械瓣膜、组织瓣膜。

其中,机械瓣膜不需更换,所以适合60~6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使用,但需终生服用抗凝血剂,会有出血、血栓等风险。65岁以上的患者建议使用组织瓣膜,又分为牛心瓣膜、猪心瓣膜,牛心瓣膜大约可使用10~15年,猪心瓣膜则大约8~12年。

柯宏彦主任说,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现在出现一种最新的干式可扩式瓣膜,虽然同样属于牛心瓣膜,但不像其他组织瓣膜浸泡在戊二醛保存,而是采取专利的干式储存方式,大大提升瓣膜的使用年限,依原厂仿单显示约可使用15~20年左右。

由于国人平均寿命不断延长,柯宏彦主任认为,考虑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时必须有更长远的规划,举例来说,70岁的患者有极高机率需进行第二次瓣膜置换手术,因此第一次手术时也要一并考虑相关配套措施。

柯宏彦主任建议,若是身体状况尚可、体力佳,第一次的主动脉瓣膜置换可采传统手术,虽然需使用体外循环机、伤口也较大,但手术成熟、视野也较清楚,若患者年龄大于65岁,建议使用组织瓣膜,其中干式瓣膜除了使用时间更长,更重要的是,也是目前唯一的可扩式瓣膜,其瓣膜开口能够撑大,若需要进行第二次置换瓣膜手术时,就能选择「经导管瓣中瓣手术」,在原先的瓣膜置放处再放入新的瓣膜,进行瓣中瓣(Valve-in-Valve)术式。

由于能够免除二次开刀的风险,柯宏彦主任认为可扩式瓣膜将是未来的趋势,他表示,当患者需要进行第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时,年龄大多已经超过70~80岁,此时由于共病多、体力差,进行传统开胸手术的风险就会变高,若选择可扩式瓣膜,就能进行「经导管瓣中瓣手术」。

经导管瓣中瓣手术是由鼠蹊部穿刺,伤口仅有0.5公分,手术隔天就会下床活动,最关键的是不需要暂停心脏跳动,因为对老人家来说,心脏暂停时可能会危及性命。柯宏彦主任分享,曾有一位90多岁的患者需要进行第二次瓣膜置换手术,回想起第一次手术的过程仍心有余悸,因此便选择经导管手术再次置换瓣膜,术后恢复非常好,每天都外出活动、接孙子放学,拥有很好的生活品质。

柯宏彦主任表示,现在已经进入个人化医疗的时代,无论是手术方式、瓣膜选择,患者都可依自身状况与医师讨论,打造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他也再次提醒三高族要定时服药、追踪,同时戒烟、定时运动,打造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免除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