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台湾补教业西进的新契机
旺报社评
大陆补教行业受「双减」政策和疫情的双重打击,在经过1年半的调整后,已逐渐恢复生机。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等补教公司纷纷转向核心素养教育、职业教育、智能教育硬体等领域,业务转型初见成效,教育行业整体呈回暖态势。
教育与科技双轨发展
补教在大陆被称作「学科类」教育培训,包括语文(国文)、数学、英语、日语、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过去在大陆发展势头强劲,像台北南阳街那样的「补习班一条街」,之前十分常见。但在疫情冲击及2021年大陆发布「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影响,新东方、学而思、高思、优才等大大小小的补教机构受到严重影响。补教业务纷纷转移网路,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一些「金牌讲师」出现在串流媒体平台或是直播平台,受到家长们的高度关注。
受儒家文化影响,东亚地区历来注重教育培训,补习班不仅在两岸常见,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相关产业也很发达。随着亚裔移民增多,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补习强度也在上升。升学、就业多重压力,亚洲学生都「卷」得厉害,很多青少年「压力山大」。大陆推行「双减」政策之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补教业管理缺失、家庭教育成本过高、学生攀比心理严重等问题,已经成为大陆社会的普遍现象。
在大陆官方大刀阔斧整治补教业,学科补教退潮后,素养教育产业正在回暖。一方面,教育培训企业加速进入素养教育市场。据陆媒报导,「双减」政策发布仅月余,大陆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新增3.3万余家,同比暴增99%。另一方面,随着大陆中产阶级扩大,学生需求发生变化,国学、棒球、马术、击剑、高尔夫等新兴课程备受追捧,市场活力旺盛。
大陆素养教育业务呈现「教育+科技」双轨发展的新特点,智慧硬体成为大陆各大教育企业转型的新战场,利润可观。科大讯飞、华为、百度、阿里、腾讯、小米等科技企业也不断加码教育智慧硬体市场,单词笔、智慧手表、智慧学习屏等产品,在大陆的销售十分畅旺。
根据大摩2022年9月发布的《中国教育2030年市场展望》研报预测,大陆的非学科辅导、学习设备、学习内容和教育资讯化产业将分别以3%、14%、17%和6%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人民币6850亿元、1060亿元、1020亿元和9240亿元。
共同探索教学新方式
两岸文化同源,教育业务有许多相通之处。其实,随着网路科技的发展,多年来,两岸青年都已深度关注对岸的知识教育类资源。如在YouTube上,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学老师李永乐的讲解,获得不少台湾网友好评。台湾大学教授欧丽娟关于中国文化的开放课程影片合集,被网友「搬运」到大陆网路平台,点击量过百万。
不仅如此,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加上少子化影响,台湾的补教业「盛世」不再,一些台湾补教机构从业者正在「西进」淘金。台湾博主「PAPAYA电脑教室」于2019年2月开始在大陆视频平台「哔哩哔哩」发布知识类影片,已颇有知名度。
提升素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两岸民间值得在该领域深度挖掘合作机会。台湾拥有素养教育优势资源,可与大陆共同探索教和学的新方式。政府若能释放更多政策,放宽两岸年轻一代的交流,创新互动模式,不仅将成为台湾补教业「西进」的新契机,更有助促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异中求同、建立共识,创建两岸善意往来的互信基础。